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36-136
一、案例背景 201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中的语法课,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中重要的语法之一,同时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而且近年全国卷对定语从句的考察趋向基础和基本用法方面。因此本节课复习关系代词的用法也是与高考紧密结合的。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语法又很枯燥,所以学生很容易有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2.
初三一模到二模之间只有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细算下来也就是七到八节课,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好二轮复习,是中考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个人认为:二轮复习不能变成一轮单元复习的简单复制,更不能演变成各区县一模试卷的练习场;在二轮复习前,必须要对一模试卷的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针对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近几年,我们学校在县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每年的一模情况,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二模复习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复习成效。下面,我就以“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的几点举措”为题,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校在考前二轮复习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自习环境太吵,灯光太强,同桌的脚太臭,他人的走动……如此等等,在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周围的一点点小动静都能对初三、高三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干扰,如一些高三学生在考试时连监考老师的来回走动都影响答题。在紧张而关键的中高考备考复习阶段,有效克服外界形形色色的干扰,专心致志高效学习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41-141
一.概念提出 毕业班作为升学的衔接阶段,应试训练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海量的试题训练中,学生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错,若任由错题散落在试卷、练习册、课外书上,既分散且数量庞大,在学生需要时翻看起来较为麻烦,尤其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更无法做到全面仔细地翻看所有错题,使错题的价值大打折扣。若把错题收集起来,进行整理注释,在复习时可以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因此,建立错题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高三复习中几种常见的误区 1.教学理念的误区:背离素质教育,走向两个极端。2.目标设定的误区:忽视基础知识过早“抓人放小”、轻视知识底蕴,过于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梅林  吴建民  庞晖 《心理科学》2000,23(6):682-685
通过对134名初中三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问卷调查以及记忆不同难度的词汇时所使用的策略的分析,发现初三学生以使用机械的、一般性的记忆策略为主;优生比差生更善于选用具体的词汇记忆策略;词汇记忆难度增大时,选择和使用多种策略的频率与人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闵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52-152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数学复习课的操作实际情况和注意的问题,最好还指出了几种数学复习课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篇幅很大的一部分,也是所占分值很高的一部分,抓好这一部分的复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整张试卷的成绩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三进入系统复习时,统筹规划了复习方案。具体实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高考,现阶段我们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第一轮复习,在复习中,大家都会想办法提高复习效率,笔者以为加强地图教学不失为其中一个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应用。当然,毋须讳言,近些年绝大部分高考题也多以地图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其命题图像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地理课堂上加强地图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