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影《十诫》,向人们展示了宗教在当今普通人生活中的存在境遇.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向我们提出了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他电影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而这些艺术元素最终转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使得宗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跃 《美与时代》2013,(5):69-73
影视拍摄过程中,要使摄影超越简单的纪录,成为一种自由的表达,导演毫无疑问地应将个人化的情绪和意图倾注于视听媒介,给人以快感不再是诉求的关键,重要的是导演的意图得以实现,并传达出超越画面本身的意义。基耶斯洛夫斯基将摄影机的视角转向了人的精神世界。从一般意义上上讲,摄影机角度的设置更多的是体现片中人物的空间关系,但导演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很多时候人物的空间调度,其本身就成为了展现导演全新的或者说个性化的视听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影片<白色>获得了1994年柏林第44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它是著名波兰导演克日会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三色电影中的一部.本片叙述顺序基本上做到了事件因果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的大致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