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城市广场具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安全保护等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广场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城市在规划广场时要从当地规划用地、历史文化等特点出发,将城市特色渗入设计之中,避免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关注和研究现实伦理问题,既是当代伦理学应用特征的表现,也是伦理学发挥其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和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也是城市居民学习、工作、居住、娱乐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应湘  叶小红 《心理科学》2007,30(6):1489-1492
摘要本研究以1128名四到六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作为被试,以儿童孤独感问卷(CLS)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研究工具,对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社会孤独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儿童孤独感年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长,孤独感强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3)外来工子女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的孤独感,父惩罚因子、父偏爱因子与母关心理解因子对儿童孤独感影响显著,能较好的预测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邢占军 《心理科学》2005,28(5):1072-1076
本文在沿海某省取样,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纵向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围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动态考察表明,SARS对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SARS过后人们的心理健康体验有升高的趋势,当前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对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产生突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徐波  季浏  余兰  徐霞  陈作松 《心理科学》2003,26(3):517-518
1 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词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体育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了解体育锻炼与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总体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和运动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平  黄宏强  周广亚 《心理科学》2006,29(6):1439-1441,1459
尝试探索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的结构。在深度访谈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23个项目的城市居民风险认知调查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风险认知结构由5个因子构成,分别是: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的可见性,风险的可怕性,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性,五个因子共解释了风险认知总变异的54.775%。信效度检验表明,各因子与总分的α系数在0.5799-0.8527之间,分半信度在0.5352-0.8420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高于各因子间的相关,都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同时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证实了该问卷的构想效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陈世平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1,24(6):664-666
为研究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状况和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采用问卷方法对227名天津市居民在各项满意度上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宏观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当前总体生活满意度基本乐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的因素有乐观、自尊、自由、满足、离异、欢愉和下岗等,表明基本生活保障达到一定满足后.乐观的情绪等。0理品质在生活满意度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引导个人增强应对重大生活事件的能力及积极调整心态等可以保持和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如何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洪大用 《学海》2003,(2):122-127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比较随意,整体水平偏低,难以有效满足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没有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执行多元化的弹性标准。为此,需要进一步规范低保标准的测算,其关键是要深入理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掌握测算低保标准的科学方法,合理区分不同类型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不断调整保障标准的原则,特别是要科学确定低保标准测算的指标体系和测算程序。  相似文献   
9.
社区组织意识是社区成员与社区组织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的精神联结,体现为对社区组织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愿。文章对社区组织意识概念、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社区组织意识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自编《消费心理预期问卷》对1097名城市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心理预期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消费心理预期是由五个因素构成的:宏观经济形势预期、个人生活与收入预期、政府经济政策预期、物价走势预期和突发事件预防预期;3.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普遍比较消极.甚至悲观;4.影响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肖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和所在城市等变量都是直接影响心理预期的一些重要因素,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和城市的消费者对未来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