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头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主要用来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发出语音,表达话语。在《圣经》中舌头通常是话语和语言的象征,“人心是各种智谋的根子,由于根子生出四条枝桠:善、恶、生、死;但全然统治这一切的,都是舌头。”(德37:21)这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注解。同样“说话的能力”也是神对人的特别恩赐,在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相似文献   
3.
比量刍议     
刚晓 《法音》2010,(8):8-12
<正>一关于量,古印度各家各派提出了好多种,比如正理派说有四种量:现量、比量、譬喻量、圣言量;弥曼差派说有六种量:现量、比量、比喻量、义准量、圣言量、无体量……汤用彤先生在其《印度哲学史略》中,对古印度关于量的说法集中开列了一下,列有十种:现量、  相似文献   
4.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8,(4):1-1
称赞穷寡妇 耶稣面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向银库里投钱,有许多富人投了很多。那时,来了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即一文铜钱的四分之一。耶稣便叫他的门徒过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里投钱的人,投的更多。”  相似文献   
5.
应努力向善     
《中国天主教》2007,(3):1-1
“没有人点灯放在窖中,或置于斗下的,而是放在灯台上,让进来的人看见光明。你的眼睛就是身体的灯。几时你的眼睛纯洁,你全身就光明;但如果邪恶,你全身就黑暗。为此,你要小心,不要叫你内里的光成了黑暗。所以,如果你全身光明,丝毫没有黑暗之处,一切必要光明,有如灯光照耀你一样。(路11:33—36)  相似文献   
6.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7,(4):1-1
义人纵或夭折,亦必获享安息。因为,可敬的老年并不在于高寿,也不在于以年岁来衡量;其实,人的老年是在于有智慧,高寿是在于生活纯洁。这样的人悦乐了天主,也为天主所爱,因他生活在罪人中间,所以天主把他接去。他被接去,免得邪恶改变了他的心意,虚伪迷惑了他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陈志华 《天风》2018,(2):19-20
马丁·路德曾说:"在基督教崇拜中,应让亲爱之主自己通过其圣言与我们说话,以及让我们在祷告与歌颂赞美之中与他说话,舍此之外别无其他。"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主教》2006,(3):1-1
五旬节日一到,众人都聚集一处。忽然,从天上来了一阵响声,好象暴风刮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开好象火的舌头,停留在他们每人头上,众人都充满了圣神,照圣神赐给他们的话?说起外方话来。那时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从天下各国来的虔诚的犹太人。这声音一响,就聚来了许多人,都仓皇失措,因为人人都听见他们说自己的方言。他们惊讶奇怪地说:“看,这些说话的不都是加里肋亚人吗?怎么我们每人听见他们说我们出生地的方言呢?  相似文献   
9.
“于是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看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子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若1:14)我们知道,全部圣经是天主自我的启示,也是昭告我们全人类得救的讯息。在天主的救恩工程中,无论是创造、救赎、还是圣化,这一切都是出于天主的爱(罗5:8—10)所以,伟大的教父圣奥斯定说:我们的存在是由于天主的善良。  相似文献   
10.
爱的信念     
基督徒生活的信念是爱,因为爱使人精神富有,正视贫穷;爱使人心胸宽广,化解狭隘;爱使人良善心谦,远离邪恶;爱使人处世公正;爱使人正义,剥开虚伪;爱使人生活甘饴,面对痛苦;爱使人勇敢和平,重振懦弱,爱使人心底纯洁,涤荡污秽;爱使人不骄傲,谦虚忍耐;爱使人不嫉妒,亲近宽容;爱使人不谋恶事,向往和平;爱使人不生事,相互理解;爱是生活的底色;爱是慈祥的,爱是忍耐、盼望、相信、包容、奉献、牺牲、无私、良善、诚实、恒心、追求正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