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联     
《天风》1996,(1):3-3
十架宝血洗成圣洁基督荣光领进天堂 王恩浩荡(高成义)真神若语诚可贵救王洪恩价更高(周道文)天降恩雨润五谷主赐福音救万民(徐苏)迎新春尸户平安蒙王爱辞旧劣家家幸福靠神恩(潘天辅)对联  相似文献   
2.
赵涛 《周易研究》2022,(6):100-103
从话语的层面深度挖掘中国学术本土资源,彰显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无疑是从文化底层逻辑重绘中国学术地图的奠基之举,极富前瞻性。回归中国学术传统,建构本土话语体系,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文言文的重新出场。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成为当今学术表达的正宗文体,文言文想完全恢复到当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若能“以文补白“,充分发挥文言文在当代学术重建中的“补白”作用,实现文言与白话并行不悖,共臻于极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大有助益的。这是因为:第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根,以文言文写就的历代典籍是中国至为重要的本土话语与学术资源;第二,以文补白,正确处理好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绕不开的话题;第三,当代文言文的重新出场,是找回文化自信,重建对域外民族文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所著《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其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黄帝内经》基本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著作.研读这本著作的结构及内容,挖掘这一重要的文本语料,有助于《黄帝内经》文献和翻译的研究,进而促进中医文献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4年9月27日,值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之际,由中国伊协和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扬州市民宗局和扬州市伊协承办的“普哈丁园与运河伊斯兰文化研讨会”在扬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阿訇共60余人参会。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承真、原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王开文、江苏省民委副主任王在郑、扬州市副市长丁一等应邀莅会。中国伊协副会长王树理、达庆利,上海市伊协会长金宏伟,湖南省伊协会长张光耀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DNA作为生物遗传物质,它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具有所有科学发现的共性,回顾一个世纪的DNA发现的科学史,可以升华出许多的哲学观点和理论。经验和推理是科学赖以建立的两根支柱,一定历史条件下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对科学发现有重大意义。分析科学的继承与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DNA双螺旋发现中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及思维方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旨在总结科学发展的经验,从而更加理性、主动地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7.
耶利米先知以善于在传达蒙召使命的同时表述个人情感而著称。其五篇自己的“忏悔文”贯穿于《耶利米书》中。这些忏悔文表达了上帝的意旨与预定及个人的意志回应和理性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理石     
智敏 《佛教文化》1993,(1):20-20
时间逃逸了只余下画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正取因同、兼取宗同”的逻辑观点。四、正确阐发了量智与量果的统一关系。文中还对《文轨疏》的在朝鲜和日本流传的情况做了考述,最后对《文轨疏》做了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真的无法想象,离开了语言,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因为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面的“文”更多指的是语言的修辞。那何为修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