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茧作证     
1904年,原一平出生于日本长野县。23岁时,他离开长野县到东京谋生。30岁时,他步入明治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见习业务员”。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境明,千里皆明》,是其"菩提系列精选集"的第三部。自序中有一段话,自道书名之义:"世界是如此隐晦暧昧,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凡所鉴照,尽皆清明。"佛教有"大圆镜智"之说,以镜为喻,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佛教智慧强调"如实",其实并无道德判断的意味。众生为无明烦恼所扰,如同明镜蒙  相似文献   
3.
张琴 《思维与智慧》2001,(1):43-43,39
常言道:“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通常情况下,能把人说“笑”的语言,是柔和甜美的。人们常把柔和交谈视为一种美德。  柔和交谈具体表现为:说话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说理自然。这种与人交谈的方式,易于使人感到亲切、愉悦,所谈之言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一般来说,柔和交谈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商讨式: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使用和婉的商讨口气,会使你如愿以偿。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天要冷了,今天我想加班给孩子打毛衣…  相似文献   
4.
董国范 《天风》1997,(6):6-6
出击 “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撒上17:45) 基督徒不是完全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也不可像当年的扫罗和百姓一样面对巨人歌利亚劲敌“就惊惶,极其害怕”,忍气吞声而退缩逃跑,又美其言曰:要忍耐到底。 基督徒啊,不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5.
群体决策判断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与讨论了群体决策判断的心理学研究的概况和主要理论模式,包括社会决策图式理论、选择转移理论、群体判断模型和群体反馈理论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决策判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并讨论了群体决策知识转换在决策中的重要性以及群体决策分析系统设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7.
分时距认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希庭  顾铸 《心理科学》1997,20(3):193-196
本研究探讨了分时距估计的认知特点,检验了SS模型、PT模型和CS模型的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分时距估计主要是在信息提取阶段采用分段推算策略对时间信息进行重建的过程,变化/分割和注意分配对分时距估计有显著影响;SS模型的预测效度最低,PT、CS模型的预测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FOK判断及其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FOK(Feeling—of—knowing)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是FOK在记忆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其背后的产生机制问题。关于其产生机制问题,目前已提出两种假说:即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和线索熟悉性假说。本实验的目的是揭露影响FOK判断的因素及FOK的产生机制。实验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讨学前(大班)儿童被试是否有FOK判断的能力。实验被试是24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并使用了中文字词做学习材料,要求被试完成词对学习、FOK判断、迫选再认等一系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学前大班儿童有进行FOK判断的能力;本实验中影响FOK判断的因素主要是词对间有无意义联系,倾向于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根据吉伯斯等人(Gibbs,etal,1992)发展的社会道德反应测验(SRM-SF)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二、三转折阶段,以第二阶段为主,未达到成熟水平;中学生处于第三阶段;大学生处于三、四转折阶段,已有相当程度的第四阶段倾向,大多数大、中学生已达成熟水平。本研究还考察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其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