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正常并且不缺乏学校教育的情况下, 仍无法获得与年龄相匹配的阅读技能的一种学习障碍, 其缺陷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显示, 阅读障碍者常表现出听觉时间加工损伤。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难以辨别快速、连续呈现刺激的顺序以及刺激本身的动态时间特征。在神经层面, 阅读障碍者诱发的失匹配负波更弱且具有异常的神经同步加工。这些损伤同时存在于对言语和非言语刺激的加工中, 表明听觉时间加工缺陷非言语加工所特有。未来的研究还需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障碍的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发生在哪些时间窗口, 随年龄增长如何变化; 2)阅读障碍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在神经层面的时间进程是怎样的; 3)听觉时间加工缺陷是否为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  相似文献   
2.
同步性是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人际同步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个体发展、群体合作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人际同步中不同的社会机制、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构建了一个新的循环式人际同步综合模型,以揭示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人际同步研究中基于超扫描技术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于联合行动、共同注意、交互式决策、情感交流和创造性问题五个领域。人际同步神经信号的变化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右侧颞叶、额叶、左额下回等脑区,其中θ波、α和μ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变化明显。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脑区内的信号对于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净慧 《法音》2007,(2):37-40
我们的佛学院办学的大政方针、大方向,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爱国爱教的、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有渊博宗教学识和宗教修养的、深受广大信教群众拥戴的宗教教职人员。这是个大方向,这个大方向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学僧毕业以后,还是要以这个方向作为我们弘法利生的毕生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这一课题的实验和实践,使教师由原来无意识的教育工作变为了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教师运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中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操作能力和智力水平同步发展;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发展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想象能力,实验班学生适应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思维,智力提高,这一课题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素质全面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互动情境中有意识情绪感染的脑间神经同步问题。研究发现,脑间神经同步可能是有意识情绪感染在神经层面的指标。“发送者-接收者”模式的应用使得研究者们思考自我-他人重叠理论是否可作为有意识情绪感染脑间神经同步的心理解释机制。未来研究可采用基于自然情境的“发送者-接收者”模式以及“自然讨论”模式来探究不同社会因素对有意识情绪感染及其脑间同步机制的影响;未来还应构建有意识情绪感染的多模态超扫描平台,以此拓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捆绑问题是当前脑科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来已成为意识争论的焦点。该文结合国外对捆绑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概括介绍关于捆绑机制的主要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捆绑问题与主要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不同认知过程中捆绑脑机制的精细化研究和一般性捆绑脑机制的系统化研究可能是今后这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多人交互同步记录是一种新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人的脑活动进行测量,现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社会交互的研究中。本文从不同技术角度出发,回顾已经发表的有关多人交互同步记录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不同的脑活动记录技术是如何被应用到各种实验范式中,以及人脑间是如何动态交互的。同时本文也对不同的多人交互同步记录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鉴于该方法的优势,其在未来的社会交互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2,(2):41-41
<正>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要求,《天风》电子杂志已经上线,并且得到不少教内外、海内外读者的欢迎。电子杂志《天风》将与纸质《天风》同步更新,电子杂志相比纸质杂志,色彩构图更赏心悦目。全年只需支付30元人民币即可在线阅读一整年的《天风》电子杂志。欢迎各位登录"中国基督教网站"(点击"电子天风"www.ccctspm.org),付款方式和阅读办法详见网上说明。  相似文献   
9.
10.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通过隔板观察,接受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