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2.
一、地藏菩萨的由来 地本一物,而所藏者无量,为四大之首,居五行之中,元气所生,万物之祖。其卦为坤,其德日母。《周易》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含弘光大,品物成亨,体用广厚,德大难名。地者具有七义:1、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2、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3、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4、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5、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相似文献   
3.
四、大小二乘修善断恶,闻思而修启慧增信法门包括大乘法门和小乘法门。虽然都是运度众生,但有很大的差别。如《大乘庄严经论》说:发心与教授,方便及住持,时节下上乘,五事一切异。释曰:声闻乘与大乘有五种相违:一、发心异,二、教授异,三、方便异,四、住持异,五、时节异。声闻乘若发心、若教授、若勤方便,皆为自得涅槃故;住持亦少,福智聚小故;时节亦少,乃至三生得解脱故。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问曰:何等善根故,不堕恶道贫贱,及声闻、辟支佛,亦不堕顶?答曰:有人言:行不贪善根故,爱等诸结使衰薄,深入禅定;行不瞋善根故,瞋等诸结使薄,深入慈悲心;行不痴善根故,无明等诸结使薄,深入般若波罗蜜。如是禅定、慈悲、般若波罗蜜力故,无事不得,何况四事?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1月7日,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一行到中国佛教协会开展新春慰问活动,受到会长传印长老的热情接待。传印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朱维群主任一行在元旦、春节双节来临之际前来慰问表示感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研究》2008,(2):54-54
昌善,俗姓高,名成林,男,汉族。1969年11月生于山西省繁峙县茶铺乡。1992年结业于中国佛学院执事进修班,2005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系研究生班。现为山西省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忻州市人大代表、青联委员,五台县政协常委、山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黛螺顶住持。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5月18日上午,山东邹城兴国寺隆重举行寺院恢复重建奠基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怀善法师,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仁昌法师,副会长心见法师,山东济宁市佛教协会会长、汶上宝相寺正德法师,山东邹城市佛教协会会长、峄山兴国寺筹建委员会主任妙建法师,山东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董镇华,中国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宇,邹城市民宗局局长相启涛等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各界嘉宾、四众弟子近千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8.
学诚 《法音》2012,(2):29-36
在成佛之道上,剃度出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法身慧命的真正开端。出家与在家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皆以出家相示现成佛,这证明出家是我们修学佛道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菩萨本生鬘论》说:"出家之利,  相似文献   
9.
(4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又是重申第13段中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意。菩提无相,非定实法,可证而不可得,得则取相着相,即非菩提。真正的做到心无所得,亦即心无所住,那才可以直证无上菩提。 (50)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