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祥 《法音》2007,(1):51-52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喀艺术堪称一绝。唐喀又作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喀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  相似文献   
2.
禹青 《中国宗教》2022,(10):84-85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配色遵循色彩构成规律,符合色彩心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唐卡在千年发展历程中融合了汉藏民族的绘画理念,大幅提升了艺术水准,其审美表达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艺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桑吉扎西 《法音》2012,(1):66-67
本刊讯2011年12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文化局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支持,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壤塘县文体局、北京品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洁净精微——觉囊·唐卡艺术展》在北京品众国际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中国藏学中心副总干事郑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熊文彬研究员,故宫研究院罗文华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联韬教授,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主任桑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9月17日至27日,由阿坝州委统战部、州文广新局、州体育局、州宗教局、州佛协联合举办的《魅力阿坝美丽家园——阿坝州优秀摄影作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寺庙巡回展》在马尔康、若尔盖、壤壤三县寺庙举行。巡回展展示内容包括唐卡、羌绣、藏族祥巴(版画)、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图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和反映藏区新生活、藏族民俗活动、藏族宗教活动等方面的优秀摄影作品。这  相似文献   
5.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3-133
唐卡是西藏众多的绘画门类中的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风格多样,色彩鲜艳,流派众多,体现了鲜明的藏族文化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唐卡的表现内容中,有许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描摹,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城先民的生生不息的困卷。唐卡的形式有绣像、手绘、印刷等多种形式,从绘画的过程和颜料的选择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唐卡的科学领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魅力逐渐从宗教范围向其他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6.
格桑群佩 《法音》2009,(8):F0003-F0003
  相似文献   
7.
夏吾角生于青海省同仁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一级/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8.
唐卡 《中国宗教》2017,(8):88-88
8月9日至2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国医健康联盟(北京)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唐卡艺术展,首次汇集展出青海黄南同仁的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一家两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唐卡百余幅。  相似文献   
9.
一、十八罗汉信仰在藏地的传播十八罗汉信仰何时传播到西藏?在藏传佛教史上一直有不同的争论,藏族学者们大多赞成藏传佛教后弘期,大约10世纪前后,十八罗汉信仰就开始在藏区流传。但一些汉族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传播的时间晚到明朝。其次,对十八罗汉信仰是直接从汉地传入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10,(3):51-56,I0001-I0004,F0003
<正>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