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构思巧妙,通俗清新,脍炙人口,后人推崇备至,纷纷仿作。今录几篇具有时代新意的健身养生铭,供读者玩味,为中老年朋友的休闲生活增添些许乐趣。《老人铭》:年不在高,用脑则灵;资不在深,读书则明。斯是老年,唯吾独馨。书画怡且乐,花木映眼明。谈笑有知己,往来无俗丁。可以练书法,诵《诗经》。无谗言之乱耳,无虞诈之劳形。气清观宇宙,情趣在童心。心里云:何老之有!  相似文献   
3.
茶在唐代贬谪诗人与佛教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贬谪诗人提升着佛教茶文化的品味。唐代贬谪诗人对佛教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政治人物与文化名流,他们对佛教茶文化的参与行为本身就是对佛教茶文化品味与影响力的最佳品牌宣扬;其次,他们对消费高端与基层的茶文化内容进行相互的传播;第三,他们的诗文给佛教茶文化蓄积了持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郑伟宏 《法音》2009,(11):42-50
窥基(632—682)的《因明人正理论疏》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大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它代表了唐代因明研究的最高成就.在慈恩宗内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到唐代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禅宗的兴起。禅宗兴盛,竟至女皇武则天迎请北宗禅师神秀为“帝师”,中宗、睿宗亦崇拜神秀的门徒普寂、义福。到开元前后,可以说佛教发展到极盛时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此之前便已形成的上下皆尊佛的社会风气,此时更加普遍、更加盛行,文人学士尤其受到佛经与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与文学的结合,已成为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少诗人,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影响,成为佛教的信仰者。诗僧尚且不论,一般诗人。  相似文献   
6.
谭睿 《法音》2023,(9):13-17
辽代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总体上沿袭唐制,辽代佛教义学也在继承唐代佛学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辽代佛教发展繁盛、宗派众多,华严学是辽代佛学中的显学。活跃于辽道宗时期的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是辽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撰有《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六卷。他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华严宗祖师的义理学说,特别是澄观的学说,弘扬华严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前代诸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张,提出了许多义学创见。  相似文献   
7.
8.
潮州开元寺石经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亮 《法音》2012,(7):48-50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由丝绸做成的伞盖状制品,顶上装着宝珠,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为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石经幢。[1]石经幢是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是汉化佛教一种最重要的刻石,属密宗系统。经  相似文献   
9.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0.
包兆会 《天风》2018,(5):52-53
2014年1月9日,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对外宣布,发现一处内部低矮、空间狭小、用于埋藏骨灰的地方,即唐代景教瘗穴。该瘗穴位于洛阳龙门石窟西山红石沟北崖处,是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景教墓葬遗迹。该瘗穴龛口为横长方形,内部空间为横长方体,高65厘米,宽90厘米,龛底进深70厘米(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