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新平 《天风》2018,(9):57-57
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在当代中国尝试的"对话"和"沟通"带来了积极响应,产生出深远影响。由此,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态度不再限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之层面,而更追求达到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境界。其传统意义上的"统战"工作亦不再停留于社会、政治表层上的"和平共处"或"统一共存",而是深入到思想、心理、价值、意义层面上的理解和沟通,旨在一种"心"的统战,促进双方的"同心""同德",以使这种"统一战线"能真正具有双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精神认同、思想信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的角度,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概括出国际关系伦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相互尊重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的保障,而和平共处则是实现人类终极原则——“类生存”和“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地反映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和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4.
宗教既然作为社会文化的典型构成,宗教的融合就成了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部分。古代中国佛、道、儒三家长期和平共处,甚至产生一体化的倾向,并带动了其它文化因子的共同融合。这种特殊的宗教现象既然作为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则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善良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群蜜蜂和一户居民。蜜蜂每天都出去辛勤地采蜜,然后让农户拿去卖钱,当然农户也给蜜蜂做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双方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欲而不贪”、“协和万邦”等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又彰显出其璀璨的现代价值,它为我们揭示了一幅现代和谐社会的画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衷共济,人与社会多样统一,身与心平和恬淡,国与国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8.
郭海儒 《学海》2003,2(6):153-156
本文依据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部分当事人回忆录和其他二手著作 ,分析了 1933- 194 1年间美国驻苏联使馆人员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及其危害 ,论证了美对苏开展的破坏性公共外交是造成美苏关系疏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而为理解这一时期两国间若即若离关系以及二战后很快走向冷战提供了佐证 ,也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人际和谐及其重要意义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关键,深刻地影响与形塑着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与可能形态。人际和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生产实践的不同主体(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如语言符号),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时,各个主体间呈现的协调有序、和平共处、充满活力、相得益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1,(1):37-37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表示,朝韩两国的对峙只会加剧紧张局势,敦促双方尽快回到谈判桌上。世基联总千事特维特牧师呼吁两国领袖尽早恢复和平谈判,重建两国人民对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信心。世界基督教团体也纷纷呼吁双方领袖尽快恢复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