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吸烟利弊权衡对戒烟计划的预测,以及戒烟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对340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吸烟利弊权衡显著正向预测戒烟计划;(2)戒烟意愿对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计划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3)未来取向负向调节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计划的关系,但对吸烟利弊权衡和戒烟意愿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吸烟者戒烟计划发展经历前决策和前行动阶段,且该过程受未来取向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道经中的《大道延观碑》曰 :“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 ,真常慈俭为宝 ,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 ,以仁为心。”修道之人最讲慈悲二字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又云 :“慈悲之力 ,最为广大。”道经中也常说 :千善万善 ,不戒杀生不为真善。所以我们只有首先做到食素 ,才能做到不害生、不伤生、不杀生 ,才能培养起我们功德无量的慈悲之心。在大自然中 ,多数食肉类动物的性格都比较凶猛 ,如狼、狮、虎、豹。而以食素为主的羊、兔、马、鹿性格则相对比较温顺。据说有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 ,即用不同食物喂养鸽子。研究者将鸽子分成…  相似文献   
3.
当今 ,处于“道德革命”阶段的芸芸众生中 ,无疑有许多酒制品 (酒精 )嗜好者和酒精 (Alcohol)依赖者 ,酒精似乎已成为这些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虽然很难说是全部。由于酒精是一种合法毒品(Narcotics) ,因此大多数人确实对酒精是一种危险的毒品这一事实失去警觉 ,但现今酒业与饮酒者已“血肉相联”而“不可分割” ,嗜酒或酒精引起的疾病、凶杀、各种暴力犯罪 (如性犯罪 )等社会问题大增。“酒现象”在产生酒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上述诸多“酒问题” ,就象知识在有时 (指知识在没有道德的指引时 )是“最危险”的一样 ,某种文…  相似文献   
4.
同伴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宇  方晓义 《心理科学》2000,23(6):746-747
同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研究中,同伴无疑是研究的核心。回顾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研究的历史,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生命如蜕     
小时候,读法布尔的《蝉》,很是惊异且感动于他对蝉生活习性的刻画,科学幽默、妙趣横生。感觉他就像蝉的邻居一样,蹲伏在它的一边,边吸烟边观察,和蔼亲切地注视着这位生活在我们窗前悬铃木、桂花树或者梧桐树上的近邻。蝉的生活细节——在我们面前呈现。蝉在蜕皮时,“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壳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徐莹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1,34(3):709-713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WIAT范式研究不同程度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并用ERP技术探讨吸烟者相容与不相容任务的脑内时程变化。WIAT结果发现,只有程度深组对吸烟持明显消极态度。ERP结果表明,在不相容任务中程度深组诱发了比程度浅组更大的P2,说明程度深组对与积极相联的吸烟词早期注意增强。同时程度深组的不相容任务诱发了比相容任务更大的LPC,提示程度深组晚期对吸烟词有正性情绪加工。  相似文献   
7.
选择从农村流入到北京打工的18-30岁的年轻流动人口共2201人参加问卷调查,要求被试自我报告他们的饮酒行为、流动时间、流动城市数量以及抑郁和满意度状况,并根据他们所从事的13种职业的性质将之归类为“低危”和“高危”两类,以考察环境和个体因素与流动人口饮酒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过去1个月中,27%的流动人口曾醉过酒,男性流动人口的醉酒率是女性的2倍(35%vs.16%)。但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年龄、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的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高危职业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显著地高于低危职业的流动人口。同时,与没有醉过酒的流动人口相比,曾醉酒者的抑郁情绪更多,生活和工作满意度更低;(3)Amos结果表明,环境和个体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流动性通过满意度以及抑郁情绪间接地影响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职业性质对饮酒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职业性质又通过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间接地作用于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吉林省50家医疗机构的378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较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危害认识不全面,控烟意识较为薄弱.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烟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改变其吸烟行为、提高控烟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同伴教育干预实验是否能改变初中生的吸烟态度。方法:通过KAP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烟初中生收集量化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⑴同质同伴教育者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明显变化(后测结果显示三组被试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9.036、8.278、7.206,P<0.05);⑵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显著提高(同质组与比照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400、-2.206、-2.123,P<0.05;异质组与比照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400、-2.300、-2.430,P<0.05);⑶同质与异质实验组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显著提高(同质组前后测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919、-2.371、-2.437,P<0.05;异质组前后测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890、-2.091、-2.419,P<0.05);[4]同质与异质同伴组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同伴教育干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中生的吸烟态度,同质团体与异质团体在同伴教育干预中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们自1991年以来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干预研究的部分成果.文章揭示,我国青少年吸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青少年自身、同伴、家庭和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影响.在研究基础上,自行开发的"远离香烟"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即时和长期的干预效果.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