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沙孟老     
《佛教文化》1993,(1):2-2
见到沙孟老的讣告,我的心重重地沉了下去。尽管他已超过九十高龄,而且我与他素味平生,从未谋面,但我实实在在地感到有负于他,今生难酬! 这事得从前年十月说起。那时赵朴老让我们选取佛教嘉言请当代书法名家挥毫书写,编辑一本《佛教嘉言书法集》。沙孟老当然是征稿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当代中医名家中,张觉人先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自号觉因老人,字梦禅,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东岳乡。少年迭遭不幸,9岁丧父,13岁丧母,孤苦伶仃的他,只得跟随伯父张义泰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3.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6,(4):102-107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相似文献   
4.
家庭寄养和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凡林  昝飞 《心理科学》2001,24(5):580-582
本研究运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上海市的70名家庭寄养及31名在院的孤残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家庭寄养有助于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传统的隔离式孤残儿童养育方式向融合式转变是成功的;孤残儿盘的寄养年龄越小.其适应能力越好,也越有利于安置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11月24日下午,"问道丹青"——全国道教题材美术书法名家精品展在龙虎山景区游客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和法国、美国的艺术家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共展出150余件作品,作者来自两岸四地,以及法国、美国,作品有国画、油画、雕塑、陶艺等,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这些作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蕴,围绕道家行道立德、济世利人、慈爱和同、顺应自然、崇俭抑奢、清净恬淡、抱朴守真、天人和谐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8月25日上午,"南山情——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南海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三亚南山寺隆重举行。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海南省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陈成,海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海南省政协书画院院长王应际,中国书协副主席、海南省书协主席吴东民,省政协书画院执行副院长李福顺,三亚市政协主席赵普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三亚南山寺方丈印顺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正慈法师,副秘书长宗家顺,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扬州市  相似文献   
8.
胡佩衡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他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相互切磋画艺,交换作品,并倡导以传统功力及技法运用于写生之中,在对景写生中寻求山水画的创新。提出"用古法写生,由写生而创作"的艺术主张,且一生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画家一生只是一个画匠而已。由此他的山水画作品时时有新意,并受到当时齐白石等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识(心有征知)的对象是感觉(天官薄类).感觉模式具有先验性.人类据此确立命题原则:逻辑原则、简单原则等.主体因为有善恶喜好,故要虚;认识不同而平等,故壹;心有萌动,故静.针对先秦学者在名实问题上产生的一些混乱,荀子提出:行、调、约等方法,强调在概念的实际运用中把握它.  相似文献   
10.
先秦名家的开创者和成立标志应为邓析.邓析的学术思想就是以"可不可,然不然"之说,对当时社会那些合乎形式逻辑的"常识"提出批评与非难.先秦名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以惠施、尹文二人最为显著.惠施对儒、墨、道、法、名诸家思想,尤其是对道家庄子的思想观点予以了直接的批评;尹文则从稷下黄老"兼综百家"的立场,对名、法、儒、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