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都涉及同音词在通达过程的表征。言语产生研究中,Levelt和Caramazza分别从通达的两阶段分离激活和独立网络模型推出了同音词的分享和独立表征模型,并用语言实验的频率效应和病人的语音治疗效应给予检验。本文评述了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同音词表征模型的分歧,认为同音词词汇表征与语言差异、加工范式、知觉通道等有关。从言语理解(言语知觉和词汇再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表征模型可能难以概括同音词尤其是汉语同音词的表征。本文根据言语理解研究的新近发现建议了一些可能的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文阅读中的语音类似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个实验中的音韵和同声母没有启动效果这个事实,表明中文词视觉认知是经过正字法路线直接通达语义的。然而实验二同音词的启动效果可得出与以上相反的结论,即语音在中文阅读中有一定作用。两种不同的结果表明,语音在中文阅读中是否有作用,对书写词本身包含的语音类似信息具有依赖性。可能的结论是,在词汇通达中语音激活是自动的,但在中文似乎要比拼音文字弱;中文阅读也许更具有直通语义的特点。此研究支持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3.
汉语双音节同音词词汇歧义消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舒华  唐映红  张亚旭 《心理学报》2000,32(3):247-252
使用跨通道词汇判断任务和语义启动技术,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孤立状态下和句子语境中汉语双音节同音词意义通达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孤立状态下,无论ISI为0毫秒还是-150毫秒,与同音词主要或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都受到了促进;(2)当ISI为0毫秒时,在语境一致的条件下,与同音词主要或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均受到了促进,在语境不一致的条件下,则未发现任何促进效应;(3)当ISI为-150毫秒时,只是在语境一致并且探测词与同音词的主要意义有关的条件下才观察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于同音词家族较大的词汇(例如汉语单音节词), 听觉通道的词汇通达和词汇表征的激活会受同音词汇歧义怎样的影响, 仍不很清楚。本研究采用了两个听觉通道的实验。实验一的听写任务发现在孤立音节的同音字选择上存在歧义的同时还存在同音字族内的高频偏向, 并非随机选择; 实验二的音-字同音判断任务对比同音与不同音条件得到同音促进量, 揭示了孤立音节在激活语音表征时还会引起同音高频字表征的自动激活, 而同音低频字则受到抑制。结果说明存在同音字族内的听觉通道词频效应, 同音的高、中、低频字的表征激活具有不同等性, 导致不穷尽通达, 且同音的最高频字得到更多通达机会。这些发现难以被现有的词汇通达和同音词表征激活模型解释, 文章提出一个能够解释这些听觉通道发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