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2,(5):49-51
在福建省漳浦县,陈志红弟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于1999年担任漳浦县祥龙石英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该公司是全国"ISO标准砂中砂"的唯一生产基地,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防科技做出了贡献,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建设局等部委和单位的表扬和嘉奖。他又于2003年创建了福建省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他的两个公司都曾被评为重合同守信义的企业,华福石英砂有限公司还是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被  相似文献   
2.
张效法 《天风》2008,(8):38-39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于是,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的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事实上这是国情所需,也是发展所需.那么,基督徒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哪些贡献可作呢?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瑾 《学海》2006,(6):164-167
经济增长必然需要一定的能源消费,国际上通常用一定经济时段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动情况来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动的情况以及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情况。通过对我国1990-2004年十五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比较分析,发现近几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可再生能源被许多国家作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力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确立率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 通过定制化信息推动家庭能源消费行为变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固定样本组被试进行长期的行为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个案研究和单被试设计, 基于扎根理论技术考察定制化信息的即期和远期作用, 探索定制化信息影响节能行为决策过程的路径和机制。整合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两者特点, 本研究拟采用聚合交叉设计对6个实验组被试进行18个月的追踪实验, 运用方差分析检验同一实验组被试不同时期的节能心理和行为决策差异, 比较不同实验组被试在特定时点截面的横向(静态)差异; 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不同实验组节能行为及其决策过程变动趋势之间的(动态)差异, 分析特定维度定制化信息框架的边际效应。在此基础上, 设计并论证定制化信息的优化路径、实施策略和组合应用构想。本研究拟构建定制化信息对节能行为决策过程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信息呈现−心理机制−节能行为决策模型), 为探究定制化信息影响节能行为决策过程的作用机制黑箱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用牺牲自然资源来获取经济增长,这无疑是最简捷的途径,但资源的有限性则约束了利用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时空范围。中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许多论断就闪现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用这些理念反观当今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能源资源战略,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玲玉  张明华 《学海》2014,(6):104-108
在欧盟的倡议和推动下,德国通过颁布2005年《能源经济法》,在与网络管道相连的能源市场上逐步确立起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能源经济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善能源市场在上、下游市场的竞争,降低能源网络管道部分的成本,形成合理的网络进入费用,以及实现垂直一体化能源企业的合理拆分,构建新的监管体系等措施来保障能源市场尽可能地实现充分的竞争。德国能源市场化发展经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市场化改革以及能源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福岛核灾难爆发意味着日本社会并没有吸取1978年三里岛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经验教训。日本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来管理电力公司及其核电站。本文分析了能源政策制定的政治进程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强调了灾后出现的新争论。核能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一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后,以家庭主妇为首的草根运动在全国兴起。公民核信息中心和其他非政府环保组织已深深地卷入这场核能争论中。然而,由于民间社会的独立声音一直较为微弱,对核工业和核电厂的社会性管制措施长期难以发挥作用。而"核村"的结构,政客、官僚、核工业、科学家和大众媒体之间封闭式的强关系,却一直延续下来。福岛核事故之前,曾有一股强大的社会压力来压制对核电的各类批评。基于公开对话的方式,日本政府应改变国家的能源政策。2011年3月11日应该成为日本社会和全世界转向后核能时代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属灵的能源     
孙锡培 《天风》2011,(11):12-13
中国基督教协会原副会长、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浙江神学院院长孙锡培牧师于2011年10月14日凌晨2时58分离开世界,荣归天家,走完了他一生侍主的道路。本刊刊登他的最新著作《属灵的能源》一书中的一篇讲章,以志怀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模型和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了1995-2010年中国22个省份(其中东部8个,中部7个,西部7个),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探索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增加,区域间则存在差异,西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会降低能源消费,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均会增加能源消费,但中部的弹性系数要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