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胡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二胡的学习具有学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而,高师二胡选修课程的教学较之其他乐器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更多地在教材、教法和自身素质提高上不断探索.教学内容要注意技术性与理论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独奏曲目与合奏曲目的结合.并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
发音,是一切音乐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有穿透力、甜美的声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使大提琴演奏发出美的声音,右手必须正确握弓、运弓;左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演奏手型,抬落指灵活、把位的"位置感觉"清晰、准确;坐姿应该有助于两手的灵活动作等。  相似文献   
3.
琴棋书画适合我的年龄,书房便有了古香古色的筝。弹过了听过了抚摸过了之后,仿佛那音走了好远,心绪不宁,每天为生活而奔忙的日子,忽略过它。偶尔搞书房卫生的时候,掀起那琴布,满眼灰尘,轻轻地拂去,怜香惜玉的眼泪湿了双眶。想当年青春力盛,对人生的爱好充满激情,如今端坐在古筝前,什么也不想,唯有用右手大拇指狠狠地勾弦。暮然发现,此一勾灿烂了得,原来,春心荡漾花落是有痕的。  相似文献   
4.
器乐的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当今社会人们欣赏水平的不同及欣赏要求的多元化,使古典音乐时期器乐单一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听觉的享受,视听一词就是对这一要求最好的表达。适当的肢体表演统一于音乐语言的变化,同整个音乐旋律的变化相相合,对刻画音乐形象来说,起着一定作用。同时在器乐的表演过程中加入肢体语言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加深听众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音乐艺术为例,听众更加喜欢以立体的、四维空间的视听交互方式去欣赏音乐。当代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主要沿袭传统的演奏形式,创新较少。为了使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可以将小提琴艺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和文明相结合,尝试一种全新的艺术展演形式——小提琴演奏艺术与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电子音乐)结合,形成全新的视听交互结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6.
发音,是一切音乐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有穿透力、甜美的声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使小提琴演奏发出美的声音,右手必须正确握弓、运弓:左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演奏手型,抬落指灵活、把位的"位置感觉"清晰、准确;坐姿应该有助于两手的灵活动作等.  相似文献   
7.
在器乐教学中,无论是一对一的专业授课,还是排练指导和演出实践,都需要切实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作品理解和把握、演奏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从学理上真正懂得教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张勤 《天风》1994,(5):44-45
每当我听到风琴演奏《赞美诗(新编)》374首《与主接近歌》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陶辉映先生。因他生前礼拜时最爱抚琴演奏这首歌。 陶辉映先生是云南省彝良县人,1905年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从幼年就受洗归主。因父母对他教育严肃,所以,陶辉映先生自幼到蒙召归天,信仰诚笃。热心事主。在我的记忆里,他留给我们的是爱国爱教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2011,(6):14
日前,无锡市道教协会在无锡道教音乐馆生态展示厅举办了道教音乐演出交流活动,应邀来锡参加交流活动的常州乾元观坤道乐团与无锡市江阴市道乐团、宜兴市道乐团和市水仙道院道乐团等四个道乐团齐聚一堂,同台献艺,展示各具地方特色的道教音乐,切磋交流道教音乐演奏技艺。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器乐合奏课能有效地把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它是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对提高学生器乐演奏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在乐队合奏中准确的节奏、节拍、音准概念,以及对多声部音乐的视听、音色融合与音响平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为基础音乐教育事业输送合格的教师。而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则是支撑音乐教育专业的三大支柱,是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