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遗山(1190—1257),名好问,字裕之。忻州人。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文化活动家。他挚爱祖国和中华民族,同时也挚爱自已的故乡。其深厚感情及思想基础,笔者另有论述。本文仅就元遗山与五台山的因缘,略检二题,试作论述,以见其爱国主义精神之一端。一今山西五台山,与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安徽九华,并称佛教四大名山。五台为四山之首。元遗山与五台山因缘不浅,不独以这里是金元间佛教隆盛之所,而且是遗山故里名胜,风光佳胜。遗山的家乡观念较宽泛;狭义的故里其出生地秀容。  相似文献   
2.
根据本文作者过去的研究,东晋末刘宋初出现的道教灵宝斋主要是以行道为核心的一种集体法会仪式,举行期间所有参与者须奉持类似于佛教戒律的系列戒条。灵宝斋是古灵宝经借鉴源出印度佛教布萨制度的汉传佛教斋法创立的,其中融摄了中国本土道教的天师道和方士仪式成份。王承文在其近著《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中提出了与笔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方面,他竭力证明古灵宝经中的时节斋或灵宝斋源出中国本土宗教;另一方面,他认为汉传佛教的时节斋乃仿效中国本土宗教斋法而制立。本文从三个方面反驳王说,期望通过深入的讨论推进中古佛道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的在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适应与融合,以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国宗教在探究中又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在今天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东西文化的相遇及交流中,基督教具有典型意义。基督教的本源在亚洲,其文化元素本来属于东方文化范围,但因其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生存与扩展,  相似文献   
4.
三论宗是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宣扬空、无相、八不中道等义理的宗派。由姚秦时罗什传来的三论学,谓古三论;而由僧朗、僧诠、吉藏所传的三论学,称为新三论。新、古之分,不仅因其在传承和时间上,就是在产生的背景、思想和影响上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译本圣经在英语语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继续丰富着英语语言。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经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圣经是通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影响世界的。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英译本圣经在英语语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继续丰富着英语语言。研究圣经英译本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导语】对于中国哲学界而言,苏俄哲学既非纯粹的“他者”,也非从我们自身生发出来的传统,而是融入我们传统中的“外来者”。苏联解体后,苏俄哲学从中国哲学的深度参与者变为漠不相关者,并已经从我们自身传统中被快速剥离出去。这种剥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回归自己的传统和根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苏俄哲学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试图从伦理学、宗教哲学、文化哲学几个角度展示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基本面貌,希冀俄罗斯哲学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并且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参与我们的哲学生活和哲学世界。我们将看到,褪去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当代俄罗斯哲学不仅变得更加学术化了,而且内容亦更丰富。它不再是我们印象中一系列非它莫属的特性的“汇聚地”,而是像一切真正的哲学那样,不仅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且使用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极富个性且著述丰赡,从而给理解和把握他的哲学史观造成了理解难度和整体把握的困难。不过,他在晚年曾经对自己的哲学使命和关于哲学历史的基本观念有一概述,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致思端点和富有启迪性的可契入处,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求跟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要求一个大综和。由于大综和本身要求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振宇 《法音》2008,(3):6-15
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由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千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王锟 《中国哲学史》2013,(4):99-105
吕祖谦大唱经史实学,然又重视心性之学。他在"万物一体"宇宙观的基础上,主张世界"皆吾心之发见"从而挺立"心本论",并强调"天机"和"良知良能"的能动性而高扬主体意识,进而"求心性于经史之间",建立了心学史观之雏形,形成了大致前后一贯、又颇有特色的心学体系。吕祖谦心学虽没有陆王那样高明精粹,却避免了陆王极度唯心论之弊,对浙东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