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孔子研究》2021,(6):80-87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移风易俗思想史上,荀子是最主要的发轫者。他不仅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移风易俗"的思想命题,而且对移风易俗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赋予移风易俗较为丰富和系统的内涵,为移风易俗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产生在理论上是对诸子百家民俗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在实践上则来自于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尤其是秦国移风易俗活动的观察、思考、批判和总结。荀子移风易俗思想虽然是他考察法家变法和集百家大成的产物,但是却具有显著的儒家特色。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形成,对后世特别是秦汉移风易俗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法家思想中的变法与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法家有变法和定法主张,它们是辩证的统一。这种辩证统一表现在以下两对概念的关系中:一是法的更改和确立;二是法的动和静。更改和确立是同一变法活动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动和静则具有更为内在的意义,它们是更改和确立的根据,更改和确立则是它们的结果或目的。变法和定法是上述两对概念辩证统一关系的现实形态,与现代法律哲学所谓的法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性质和表现是一致的,可以得到历史的印证。战国时期各国开展了确立成文法的变法运动,法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冲突也随之加剧,而这正是法家提出变法和定法主张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刘芹 《管子学刊》2008,(4):33-36
晚清时期,面对着中国社会的危机,管子思想倡导的富国强兵理念成为人们救时之良策。以王树楠为代表的晚清士人对管子思想进行重新进行解读和认知,在“尊王变法”、“商战攘夷”、“兴商富国”等方面赋予管子思想新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永瑞  王铭  宋佳谕 《心理学报》2023,55(2):336-352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思维涉及到"常法"与"变法"的概念,对反映在辨证分析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的思辨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原理应用的常法与变法加以研究,有利于思辨能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礼治与法治是古代中国常被人对比的两种治国方法,然而追溯其源,礼治与法治在最初并不是截然对立的,造成后世以变法为变礼为法的关键,应该是刑律的公布与大量岀现。后人说商鞅"改法为律",其主要原因当是商鞅将刑罚转换为军律,或者说以军律统属赏罚。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荀子入秦参观,称赞秦国风俗几乎"治之至",但认为因无儒,故不可王天下。然而当时人多认为儒术无助于治国。这是因为以军律统治国家,使老百姓被军队化,礼义廉耻围绕农战而展开,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没有了可以实行的基础。汉承秦制,儒生批评秦法的残暴,有些夸大,但后来儒术成为了统治思想,阳儒阴法成为了后世主流的统治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