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初中毕业的泥瓦工会有出息吗?让他来告诉你吧。 由于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后来当上了一名泥瓦工。能吃苦,是他成功的基础。他所在的建筑公司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一次去坦桑尼亚承建水坝工程,很多人觉得太苦,  相似文献   
2.
庄子对技术问题提出了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了技术的功能表现,认为技术伤害了人类本性,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和超技术方式来解决技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宋初经由丝路敦煌的中印佛教往来、中印贝叶经及作为图像学范本的贝叶经插图的流通与《八塔变》图像样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北宋初年包含密教义理的佛教在宋辽西夏的兴起,佛教经典如《八大灵塔名号经》的传译、往来中印之间汉梵僧人的求取或馈赠贝叶经的热潮,将插图丰富的新式贝叶经佛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引入中土,创造了莫高窟等地的八塔变图像,成为宋初的新经变。本文拟从讨论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八塔变》壁画入手,探讨《八塔变》所据经典及其图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从而管窥宋初中印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主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同良  王文翌  王磊 《学海》2012,(2):43-49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在中国政产学研各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作出了大量初步研究,但对许多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将从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的测度、企业创新能力的学习机制和发展路径、产业组织和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等五个方面对自主创新研究目前的进展进行回顾,并指出自主创新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机构调查表明:门诊和病案病人主要接受IVF-ET及其衍生技术ICSI治疗;知情同意书病案调查无显著差异,但与门诊调查差异较大;2002年后ATH注入精子数量少于2002年前;妊娠方式无显著差异;自2002年后取卵数5项技术指标效果较好;多胎妊娠在减少;出生缺陷率占9.8%.影响技术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有适应症掌握不严、管理混乱等原因,应加强这方面及伦理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础研究—临床医学进步的源泉——耳鼻喉科技术发展的启示潍坊医学院(261042)鞠学红刘典恩近20年来,随着手术显微镜、鼻内窥镜、X—CT、MR—CT等仪器设备在耳鼻喉科的应用,临床耳鼻喉科手术几乎已无禁区。而每一新的手术方法的问世,必然需要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珂 《美与时代》2023,(8):39-41
很长时间以来,静物都是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篇幅,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及历史线索。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静物画的理论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今的静物画创作实践有着促进意义。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为例,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旨在为静物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书以人伦问题为思考主轴,重新刻画了中西问题、古今问题以及在中西古今的张力中展开的中国现代性的相关理念、主张与道路等思想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清晰地呈现了儒教传统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遭遇的重大问题和巨大张力,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儒学的思想方向与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