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相似文献   
2.
赵州从谂(778-897),是唐代最著名的禅宗僧侣之一。他所开创的不立一家家谱、独来独往的禅风,使他得以卓然屹立于五家之外,影响远播日本、韩国等汉传佛教圈,千年不绝。本文依据古今中外的典籍,对赵州和尚的生平化迹作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碧荣 《法音》2020,(2):74-76
静涵法师,原名刘昌涛,字静涵,俗称"蕖汀道人",祖籍江苏徐州铜山,其父刘道远,母亲曹氏。静涵法师,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八月初五日,在本邑吉祥庵出家,投达中师门下为徒;道光十七年(1830)来京师法源寺参学,受戒于信修和尚,受法于普照和尚。光绪七年(1881),静涵法师绘制《自题虚心图》,冯殿魁双钩并题诗及跋,吴春林刻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