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慧芳 《天风》2012,(1):28-30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圣教会每年12月8日庆祝“圣母始胎(或称“始孕”)无玷”的节日,这是很有意义的。什么是“始胎无玷”?为什么圣母“始胎无玷”?庆祝这个节日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一起分享。 一、传统的信仰古老的节日 自古以来,从厄弗所大公会议以前,基督徒都相信,圣母玛利亚纯洁无瑕。公元4世纪,圣师厄弗冷、圣盎博罗削在著作中讲述了圣母无原罪的道理。6世纪  相似文献   
3.
大金家巷天主堂,又名“无原罪始胎堂”。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钦洋镇西漕村大金家巷浜北82号,是一座具有375年历史的古老教堂,又是一个老会口。早在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3年)由金姓教友捐款先在巷西建一小堂,后迁往巷东今址。清政府禁教时期,曾作为耶稣会土避难之地,1840曾作为南京教区署理主教罗伯济的主教府,并将首批重返江南的耶稣会士接至大金家巷,成为江南传教史中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4.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8月15日是圣母升天瞻礼,普天下的教友都会在这一天欢聚在主的圣殿里,热烈庆祝这一伟大的节日。那么圣母的升天与她的无染原罪有直接的关系吗? 圣母无染原罪的问题,是从第四世纪,奥斯定和贝拉基的原罪之争以后开始的。问题的重点是原罪在人  相似文献   
6.
"原罪"释疑     
高喆 《宗教学研究》2005,2(3):156-158
在基督教教义中,"罪"和"原罪"的思想在中国历来是被误解较多的两个概念.中国文化的语境下,"罪"是与对法律的违反和道德上的"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这样的理解与基督教对"罪"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原罪"的理解则更为困难.本文试图借助基督教思想史上对"罪"和"原罪"问题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述,对基督教语境下"罪"和"原罪"的含义进行辨析,以区分它们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对"罪"的理解之不同,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国人对基督教所讲的"罪",特别是"原罪"的普遍曲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佛教思想角度阐释基督教之"原罪".从"原罪"的产生来看,人类的苦难来自于始祖所犯的过错,而这种过错从佛学角度来看既是一种"我执"的产生,即"无明".而从"罪"的内涵来分析,"罪"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非本体性的状态,是人本来真实、清净、圆满状态的扭曲和破坏,是人对自己真实"本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4日,晴空万里,骄阳高照。山西长治教区南天贡圣母大堂院内彩旗飘扬,喜气满溢,一派节日的气氛油然而生。上午8时30分,长治教区在南天贡圣母无染原罪大堂举行了建堂100周年暨靳道远主教晋铎50周年感恩大礼弥撒,弥撒圣祭由长治教区靳道远主教主持,30多位神父参加了共祭。庄严隆重的弥撒圣祭,伴随着阵阵悦耳动听的圣歌,神长教友们共同向上主祈祷,祈祷主恩的再次降临,祈祷圣母的助佑。靳道远主教在感恩祭中,祝圣了申俊强、申学忠二位执事为司铎。这一天是天主特别降福的一天,长治教区三喜临门,怎能不让教友们激动万分抑止不住真情的流…  相似文献   
9.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0.
陈剑 《道德与文明》2018,(6):137-144
《圣经》中的偷吃禁果神话历来存在事实和寓意两个阐释角度以及误用自由意志和正用自由意志两类价值判断。奥古斯丁既推崇保罗的原罪遗传说,将其看作祸延后裔的始祖犯罪,也强调意志堕落说,将其视为多重邪恶意志及罪性生命的象征;康德将"出乎道德"的充分动机视为道德行为之尺度,并推导出有关意志堕落的三大根本恶。他进而推翻了偷吃禁果的事实性起源,释之为根本恶的逻辑起源。然而,这一寓意释经同时开辟了其反向诠释的空间。相较于始祖出于诱惑或自爱而从清白守法的自由意志中堕落,他们更像是出于道德义务而偷吃禁果,抗击了以自爱动机为行动依据的根本恶,实践了自由意志的第一次正用,并因此从动物变成人;齐泽克同样持自由意志正用的观点。他激活了康德试图回避的第四种根本恶,即只为恶而作恶、将作恶抬升到伦理原则高度的"恶魔之恶",视之为偷吃禁果神话之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