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儿时,父母无数次宽宥我们的过失,我们成人之后,却不愿意谅解父母所犯下的哪怕是一次错误。 身为儿女,掌握着天下最幸福的一种权利,叫作“犯错权”,也就是愚蠢的权利、冒失的权利、冲动的权利和无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蝴蝶的生存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丽和快乐,而人类的生存是苦痛与美丽的杂糅。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世界却能跟蝴蝶的世界媲美。兰姆的一生证明了他曾经像蝴蝶一样生活。兰姆于1775年2月18日出身于伦敦一个贫穷的家庭。兰姆的  相似文献   
3.
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等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思想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在于连的生命中,他经常痛苦地徘徊在道德情感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4.
他出生在韩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困,全家七口人挤住在一间旧房子里,酒糟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他每天都有一项重要任务——想方设法买到最便宜的酒糟。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     
王复兴 《天风》2008,(5):40-41
自幼丧父的我,从小便在不经意之中养戚了一种自卑,自怜的个性,成长岁月中曾充满沧桑与艰辛,让我很少尝受到亲情的爱,特别是父母的爱……  相似文献   
6.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名山区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为此节衣缩食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堂。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俗。尤其是朗诵方面,从小学就表现出良好的禀赋,初中语文课上他常常领读,被师生们称为小播音员。其实他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初中毕业,他实在不忍再看到父母为供他们姐弟上学所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有18个孩子的家庭。父亲埃斯德是一名普通的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只能换来薄薄的几张钞票,买米的钱都不够。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中的两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要看他早上睁眼的那一刻,脸上是否带着微笑。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背负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坚强,去对抗心灵的反叛和灵魂的疲倦。  相似文献   
10.
李世峥 《天风》2016,(5):44-45
正令人景仰的使徒保罗,有没有伤心事呢?当然有!这是我在读《哥林多后书》时体会到的:"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