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成为当今世界热点话题之际,中国正在现代化的旅途中迈步前行,当西方社会后现代思绪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还在现代性的生存境遇中耕耘劳作,在共时性的生存境遇中,中国要面对各种历时性思潮的冲击,在跨世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态势下,我们既要受到西方传统工业文明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又要接受新经济思想的启导,更要依仗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现实文化底蕴,进行创新性的社会改造运动,力争在未来的世纪里使中国成为世界多极化体系中最具实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方。  相似文献   
2.
霍桂桓 《现代哲学》2004,22(4):103-111
怎样才能提升翻译研究的理论水平?进行翻译理论研究是不是必须诉诸康德的先验哲学框架?本文认为,作为王宾教授所谓“不可译性”之理论前提的康德哲学“经验VS先验”的基本观点,其实并不适合于进行翻译理论研究;实际上,这里的根本问题是“翻译的实际经验性行为”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只有从我自己构建并逐渐完善的社会个体生成论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研究所涉及的历时性维度与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翻译技巧、翻译理想和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翻译标准”及其形成过程,从而使之发挥适当的作用,达到逐步提高翻译理论研究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初,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宣布其历时3年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在搜狐网独家开播。在发布会准备期间,崔永元多次邀请导演姜文前来捧场,为《我的抗战》打气。此时,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汀?科斯戈尔德的能动性理论中,包含了对康德道德哲学和柏拉图灵魂学说的双重运用.其主要特点是论证了行动者根据规范性机制来构建自我.这个思路的洞见在于确立了规范性内在于人的能动性结构,道德动机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要求.但不足之处在于过分简化了柏拉图灵魂学说,把理性的作用仅限定为评估身体欲望,一方面忽视了理性欲望及其对人的引导,另一方面忽视了人的修养和进步.这两个问题导致其理论无法涵盖对于行动者来说非常重要的历时性维度.但是,在此基础上,把时间性引入能动者的自我构建,能够发展出人生作为整体的历时统一性.历时统一性要求层次更丰富的规范性,体现出能动者的个体性.构建历时统一性,也是探求使得共时统一性成为可能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千年的坚持     
国外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和坚韧曾让我感动。德国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建成,其间精雕细刻历时600多年。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历时4个多世纪才大功告成。  相似文献   
6.
时间问题是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地基,其核心是历时性(Diachronie)。历时性揭示了时间的异质性结构,同时也奠基了精神自我揭示和伦理的基本关系。历时性指出了时间的断裂与非连续:过去是不可追溯和不可弥补的过去,当下是不断破裂的瞬间,未来是纯粹的未来。时间作为一种绝对的异质性在他人的到来中进入意识,构成了精神全新的经验。关于他人的经验既是时间本身,也是基本的伦理事件。在无限的视域下,时间指向一种没有神的神学。不同于胡塞尔、海德格尔和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通过时间的历时性指出了一种精神与上帝关联的途径,而这个途径最后在伦理的他人那里获得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8.
刘晓霞 《管子学刊》2014,(3):110-112
基于霍姆斯与图里建立的描写翻译学理论,从历时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孙子兵法》从1905年至今出现的三十余种英译版本及其译者进行分析,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策略及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制约,有助于真正了解这部伟大兵书英译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通过历时分析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与传播各个阶段的特征、典型译本的译介情况以及代表性译者的概念翻译策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呈现思想翻译传播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并彰显出翻译与思想文化传播的密切关系和互动效力.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