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读者眼动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种条件下,读者的眼动模式在目标位置立即产生差异,违背条件下首次注视时间更长,说明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可以进行得十分即时。实验二运用边界技术,使实验一的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关键字只呈现在预视位置上,当读者的注视点越过边界时,两类预视字均变为另一个与句子意义连贯的目标字。结果发现,语义违背预视条件下,读者对预视位置将进行更长时间的加工。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语义信息可以对预视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时间空间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统一。很多求助者有意无意地割裂这种统一,只看到他们自已?的过去和未来,就是不看现在,不看“此时此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把只看过去与未来的眼光,转移到现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即时性技术和格式塔疗法,也是让求助者的眼光注意到“此时此地”。  相似文献   
3.
崔诣晨  王沛  谈晨皓 《心理学报》2016,48(12):1538-1550
从表征状态与他人知觉信息加工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印象加工策略的影响。首先采用自编的童话情境测验对120名被试的内隐人格理论进行维度分析, 甄选出持不同内隐人格理论的被试(实体论42人、渐变论48人)。随后使用错觉关联效应的实验范式, 要求两类被试(持不同内隐人格理论及其指向性情境)对他人行为信息进行判断, 记录自由回忆和频率估计的差异值。结果发现:持不同内隐人格理论的个体在知觉他人时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实体论者通常采用启发式加工, 渐变论者通常采用分析式加工。实体论者在进行启发式加工时, 通过对他人行为信息的即时性判断形成他人印象; 渐变论者在进行分析式加工时, 对他人行为信息进行记忆性判断, 最终依赖情境信息形成他人印象。  相似文献   
4.
文本阅读过程中目标焦点的预期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英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6,12(1):23-29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目标焦点是否引起即时的预期推理。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让被试阅读16篇含有目标信息的记叙文。实验1和实验2探讨已进入长时记忆中的尚未实现的目标是否作为阅读的焦点对阅读目标行为进行预期推理。实验3探讨已经实现的目标是否作为阅读的焦点对阅读目标行为产生预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目标的预期推理是可以即时发生的,在目标未实现的情况下,读者会对目标信息进行预期推理;在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读者对有关目标的信息不产生预期推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