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静  徐梁伯 《学海》2012,(4):213-216
20世纪是中国建构新型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100年,法制的现代化无疑是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末民初仿效西方模式建构起来的司法审判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良,已趋于规范和成熟,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虽在形式上已趋于现代化,但并未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至具体的审判实践问题重重,诉  相似文献   
2.
救世新教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集宗教与慈善于一身的新兴宗教。它由迷信色彩浓厚的悟善社改组而成,并通过向政府备案而获得了合法性。从悟善社到救世新教,前后历时约三十年,在彼时风云激荡、云谲波诡、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救世新教经历了兴起、发展、改组、挫折、变革、衰落等曲折的发展轨迹,在与政府的妥协及自身的不断调整过程中,它最终没有突破社会环境不断变革的束缚,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陈金龙 《法音》2005,(2):23-26
《清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因其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故亦称《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雍正帝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开雕,乾隆三年(1738)刻完,历时五年。《清藏》收书1670种,7240卷,724函,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十卷,合计经版79036块[1]。《清藏》完全按照经律论、大小乘、杂藏的顺序编排,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清藏》经版,原存武英…  相似文献   
4.
崔巍 《学海》2006,(6):146-150
孙中山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内逐渐形成了许多政治派别。它们既有因政见不同而从主流中分化出来的,也有在统一两广和北伐过程中被卷入党内的地方实力人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这些派别为争权夺利而与蒋介石集团进行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团利用新的国内形势和占据中央政府的有利地位,在国民党四全、五全大会、热河失陷、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削弱了主要地方实力派。最后又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1938年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领袖的法统地位,从而基本上整合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陈金龙 《法音》2008,(4):54-59
《寺庙管理条例》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1月公布的单行寺庙管理法规。条例的公布因应了当时各方的要求,但由于出台仓促,带有明显抄袭的痕迹,存在的问题颇多,因而导致佛教界的普遍反对。条例公布的当年,国民政府只得明令废止,另行制定《监督寺庙条例》。一、各方呈请另颁寺庙管理条例我国对于寺庙管理,向无单行法规,故每遇寺庙纠纷,只得由当地官署量情处理。1913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公布《寺院管理暂行规则》,计正文七条,此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加强统治出发。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对基督教在学校的传播采取了相当严厉的限制政策。通过注册立案的方式限制私立教会学校的设立。并力图渗入政府的力量。对于公立的大中小学,则通过立法和颁布各种法令从思想教育、教科书审查、课程设置、师资审查等方面加强监督和限制。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指导。同时还通过颁布专门法令等措施禁止私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和宗教宣传。国民政府限制校园传教的政策为近代以来中国历届政府中最严厉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之间,既有合作与协调,也有冲突和对抗,冲突与调适是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互动关系演进的基本轨迹。本文主要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冲突产生之源、调适之法,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教关系进行了总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构建基层民意机关,南京国民政府对于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选举分类、选举程序和选举规则等都进行了制度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有关操作办法;但在选举的实际运作中,政府直接干预、政府与豪强士绅联手操纵、豪强士绅独霸、地方派系争夺则成为选举过程中的常态,使选举沦为当权者瓜分利益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卫星 《学海》2004,(6):49-53
南京国民政府于“九一八”事变后设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组织了一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针对日本的侵略威胁,重点在国防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中国的资源、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财政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建设及战时动员计划。虽然国防设计委员会还没有实际的权力,只是政府国防建设的一个咨询机构,但其为中国的抗战准备做出了贡献,为战时的国防工业建设,做了大量且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