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卒中单元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作为卒中治疗的最佳模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就卒中单元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卒中的现状等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助于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是一种医疗管理模式,它将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集中在一起,让病人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的到他所需要的最佳治疗,尽可能地使卒中病人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自我,回归社会。但我国的卒中单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共同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3.
卒中单元的系统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90%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医疗技术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完善,但对于脑卒中的急救和预防水平却不尽人意,应当重视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在脑卒中急救、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单元”,使社区医生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指南看TIA概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度致残的临床特点。目前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仍是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哲学反思对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策略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以把握其最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卒中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对智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189例卒中患者的智力,分析了病变部位、脑萎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智力的影响.其中69例患者长谷川分数低于21.5分.当病变位于左半球时,属痴呆或可疑痴呆者达42.9%;而病变位于右半球时,仅23.1%属痴呆及可疑痴呆.rCBF与长谷川分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左额、右颞及左顶叶的rCBF与长谷川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左半球在智力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脑萎缩亦是影响智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短期内继发卒中的风险比较高,如果能够对TIA患者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测,筛选出其中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则有可能阻止继发卒中的发生.随着TIA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临床上用于TIA后继发卒中评估的工具也在不断改进.本文概述了TIA后近期卒中的各种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ABCD2量表、ABCD3量表及其他引申量表在TIA后继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研究证明:卒中单元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卒中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而我国脑血管病的主要医疗模式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