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键 《心理科学》2003,26(4):766-767
图式通常指包含了有关客体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并被看作一种心理结构。但是,这种心理结构是什么层次上的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心理学上的看法却很模糊。因此,探讨图式的心理结构层次及其形式,明确图式的心理定位及内涵,尤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
初三一模到二模之间只有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细算下来也就是七到八节课,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好二轮复习,是中考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个人认为:二轮复习不能变成一轮单元复习的简单复制,更不能演变成各区县一模试卷的练习场;在二轮复习前,必须要对一模试卷的数据进行认真地分析,针对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近几年,我们学校在县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每年的一模情况,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二模复习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复习成效。下面,我就以“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的几点举措”为题,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校在考前二轮复习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作用的,教学设计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反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统筹安排的工作。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对一节课、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对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安排。教学设计有单元教学设计,有课文教学设计,有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是指语文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感受和美的情感,并且这种感受和情感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应该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黑格尔说:“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欢喜,不是因为它自然,而是因为它制作得自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这种艺术性要求,必须要做全方位的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5.
我对卒中单元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作为卒中治疗的最佳模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就卒中单元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卒中的现状等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助于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是一种医疗管理模式,它将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集中在一起,让病人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的到他所需要的最佳治疗,尽可能地使卒中病人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自我,回归社会。但我国的卒中单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共同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的系统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90%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医疗技术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完善,但对于脑卒中的急救和预防水平却不尽人意,应当重视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在脑卒中急救、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单元”,使社区医生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指南看TIA概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50余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2009年6月发表最新指南提出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且无急性脑梗死证据。本文对新指南进行了解读,并对TIA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探讨这种演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