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他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出发,同时结合苏非神秘主义的修道方式,在自己的汉文译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本文着重从“习学”、“三品十条”和“正心”等方面,讨论了王岱舆的伊斯兰道德修养观及其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3.
1、以杂华装饰的无限大的佛华严——持杂华庄严佛《法华经》是讲述妙法的经。而《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以“佛”为重点。《法华经》是说法的经,而《华严经》是说佛的经。作为大乘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通常略称为《法华经》,竺法护(约230—308)  相似文献   
4.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赵立春 《法音》2021,(1):63-66
地论学派是指南北朝时期以弘扬《十地经论》为主的一个佛教学派,主要流行在北朝,且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而经久不衰。《十地经论》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典籍。作者世亲初从声闻乘出家,后闻其兄无著讲《十地经》,便改变所宗而先撰成《十地经论》,对《十地经》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以赞扬大乘,巩固了瑜伽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红霞 《管子学刊》2007,(4):114-117
本文根据《曾子》一书的著录和引用情况,考订出《曾子》一书大约在六朝以前亡佚八篇,其余十篇保存在《大戴礼记》篇名中带有"曾子"二字的十篇。自宋至清,出现很多《曾子》书的辑本,本文对这些辑本做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檀丁的长篇梵语小说《十王子传》中透露了不少密教信息。从中可以感知,公元7世纪后半叶的印度佛教已经比玄奘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衰落,而密教修行却在民间迅速发展。悉陀、苦行者等是主要的密教修行者。念诵咒语、运用手印、实行火祭等是其主要修法,获得法术是其主要目的。当时的密教修行已经与湿婆崇拜相结合,也与性力崇拜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蔡莹莹 《管子学刊》2012,(1):115-122
本文介绍著名西方汉学家葛瑞汉的墨子研究,主要以"墨子十论"为讨论重点。本文第一部分简介葛瑞汉之学术研究概况;本文第二部分分别讨论葛氏提出"墨分为三"与十论篇次关系之理论,共有:其一,《非攻上》归属问题与《天志》诸篇关系;其二,《非命》诸篇之错简问题;其三,导致三派分歧的主题研究三大主题,逐一述评葛氏之研究成果,并参照相关文献,检讨其得失所在;本文第三部分则略论葛氏提出的墨家分派及其"十论"研究的效用与限制;最后则说明中、西学界治学方法、风格之异同,而吾人若能两者并参,截长补短,则必能双赢。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5,(3):88-89
石窟也称为石窟寺,开凿窟室于山崖峭壁,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是兼具寺院殿堂、禅室等功能的石室。中国石窟延续之久、分布之广、形式之丰与成就之高,均举世无双。如,敦煌石窟窟形多样,有北魏的中心柱式、唐代壁龛殿堂式,以及此后的佛坛式,而其壁画以飘带巧画飞天闻名天下,风格也与窟形配合,北魏凝重、唐代绚丽。  相似文献   
10.
“一念三千”是智领大师受到慧文、慧思的“一心三观”的启发,根据《智论》的“一心三智”和《法华经》的“十如是”及《华严经》的“唯心偈”创造出来的一个宗教哲学概念。它是说“一念心就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或者说一念心中就具足一切诸法性相”。其既有宗教、伦理、哲学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