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什么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弥陀净土的庄严美妙以及佛的形相和功德成就,叫做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是单纯观想西方净土诸相,不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实相,亦即不必去作哲理性的探索。因此,比起实相念佛来,是低一个层次的念佛方法。观想的内容,世亲《往生论》举二十九种,称二十九观,前面已经介绍过。《观无量寿经》举十六种,称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观想、八功德水想观(宝池观)、总想观(宝楼观)、花座想观、像想观、佛身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相似文献   
2.
佛教的弥陀净土信仰在汉魏之际就传入中国内地,两晋开始流行。东晋东林寺僧慧远(334~416)原受学于名僧道安,太元六年(381)入庐山,“远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率众行道,昏晓不绝,释迦余化,于斯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慧远与谢灵运、宗炳、戴逵、刘遗民、雷次宗等相交论道,与鸠摩罗什亦书信往返,讨论佛学。元兴元年(402),慧远与学者名僧123人。  相似文献   
3.
一众所周知,日本净土教绘画的开展,有描写西方极乐净土景象的净土变相图,有念佛行者于临终称念佛号、期愿极乐往生,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等圣众现前的来迎图,大多是在十世纪以后制作的。事实上来迎图在形式上也很复杂。这些多种形式的来迎图正是日本净土教绘画的特色。来迎图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被称为来迎图终极的《摄取不舍曼陀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