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昕才  何山  吕萍  周星  叶一娇  孟洪林  孔雨柔 《心理学报》2021,53(10):1146-1160
以往研究证实了职场排斥会对员工组织内诸多方面产生危害, 然而关于职场排斥向组织外部特别是家庭领域的溢出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溢出效应和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有显著正向作用, 对家庭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 (2)工作压力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关系; (3)员工归属需求调节了职场排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同时调节了工作压力在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家庭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4)员工工作家庭区隔偏好调节了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作用, 并且调节了职场排斥通过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格心理学发展路径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8,31(2):504-506
金文以现实困境为切入点,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反思.第一,对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进行了剖析.第二,以Mind和Mentality的区别破解了西化与本土的争论.第三,分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现实困境的两大根源:文化的错位和文化的缺位.第四,以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为标准,从科学哲学层面反思、区隔和辨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两种独立路径,即知识论层面的表层反思和方法论层面的深层反思,前者以本土化与方法论的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本土与方法论的独立为主要特征.通过分析两种独立路径对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破解程度的优劣而得出结论:只有探索和建立坚实而有效的本土方法论,才会有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构建和发展的康庄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光裕  徐琴 《学海》2014,(6):75-79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空间,成为各方利益纠葛、摩擦冲突频生的重要场所。围绕着是否拥有产权,城市社区居民自发形成为租户和住户两个不同的群体,两者之间既有生活互动中的身份区隔,又有资源配置中的权益区隔,还有认同层面的心理区隔,从而使得城市社区特别是租户集中的老旧城市社区,呈现出一种低冲突低融合水平下的二元区隔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化区隔既是社会区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分层的产物。关于阶层化与文化区隔的理论争论,主要集中于文化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化阶层化和文化大众化之间的争论。文化区隔主要基于身份、空间和制度三个维度产生的,并通过对媒介的选择和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白云  宋永宁 《心理科学》2023,(3):554-560
自我结构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了解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不仅对了解自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从自我区隔理论与动态系统理论入手,综述了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两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与自我相关联的积极知识与消极知识结构化这一现象,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的研究与解释。文章最后讨论了对自我结构化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9,(6):140-145
明代中叶之后,江南造园之风兴盛。在激烈的造园竞赛中,士大夫阶层为将自己与富商、俗吏区别开来,采取了两种应对模式:"园可画"(以艺术化的方式构筑园林)与"画可园"(以象征性的方式拥有园林),它们的核心在于对文化资本的娴熟运用。比较而言,"画可园"摆脱了经济资本的掣肘,避免了儒家传统对奢侈造园的批判,甚至逃脱了现实中园林衰败的命运。本文将借助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对晚明文人的造园实践加以考察,并对两种模式的社会背景、观念来源、特点和意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