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强 《周易研究》2012,(3):80-89
在严格区别《周易》、王弼《周易注》及《周易正义》三者不同思想的基础上,厘清《周易正义》所蕴含的法律思想是《周易正义》法律视角研究的当务之急。作为《周易正义》法律思想的表征体系,《周易正义》中的刑罚适用原则可简述为:区分故意与过失原则、轻刑原则、重刑原则。这些原则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金刚经》指出,佛陀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空间也不是绝对的,而且,佛陀的这种非绝对的时间观已被现代宇宙学所证实。但佛陀说的经验世界和超经验世界的“空间”却是重叠的不可区分的,这点又和现代宇宙学认为的宇宙向外爆炸膨胀的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2):184-190
宪法文本明确规定了平等原则,但在现实语境中,有关平等原则的争议却鲜有共识。在就业领域,合理的年龄区分与年龄歧视之间的矛盾,同样显现出平等原则的模糊性。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关于年龄区分和年龄歧视的界限急需明确。平等原则的理性主义解释、功利主义解释和折中解释都难以有效解决年龄设定的合理性问题。能力解释对平等原则进行了分层次的回答,预设了一个平等的基本能力起点。只有将就业岗位与能力要求进行绑定,才能合理地进行年龄区分,从而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就业领域中的年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发展的研究近20年来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热点。Carey等主张学前儿童的生物概念系统是从心理概念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由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根本性概念转变,儿童还没有一个包含动植物的整合的生物系统。但另一些研究主张学前儿童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本体区分并形成内在一致的生物学因果解释,拥有朴素生物学理论,该理论是在一个概念系统(生物学概念系统)中逐渐的连续性变化过程。目前整合的观点认为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在童年早期就独立于心理学理论,但在分离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受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不同任务的自我参照效应对探讨儿童自我—他人的区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三个实验探讨了4~9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的时间。研究操纵了由自我所有权和自我参照评价引发的两种自我意识:以物体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和以概念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实验1用所属物的类别任务、实验2和实验3使用特质评价任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5岁儿童记自己的物品比别人更多,表明儿童能以物体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2)7岁儿童出现对自己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记忆优势,表明儿童能以概念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研究结果证明了在儿童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过程中,自我所有权为基础和自我参照评价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存在明显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内隐动机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祉妍 《心理学动态》2001,9(4):335-340
该介绍了使用自陈量表测量的自陈动机与使用TAT测量的内隐动机的区分;以Winter的动机计分系统为例介绍了内隐动机的测量计分方法:并对内隐动机的测量从信度(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信度)、效度(建构效度与预测效度)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建立我国内隐动机测量计分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05,28(3):748-750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使用相当混乱。本文是对心理学中现存“自我”概念的清理,以期促进心理学有关自我问题的讨论秩序化、结构化。文中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人性、人格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一、依随性与突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支持如下观点:1.物理主义者认为所有实在的属性、对象和状态都是物理的;而二元论者认为,除了物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关于意识的属性、对象和状态的领域。当代的这种分野过于粗糙。2.戴维·查尔默斯颇有影响的关于支持二元论的论证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所依赖的何谓基本的概念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察了50~80岁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声调T2—T4的范畴化感知表现,探究影响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化的因素。采用经典范畴感知范式。结果显示,(1)中老年组所有年龄段(50~60岁、60~70岁、70~80岁)的范畴边界宽度都显著大于年轻组,但中老年组间差异不显著。(2)中老年人范畴边界宽度与记忆广度测试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3)和年轻组相比,中老年组范畴内识别函数的斜率差异显著,而范畴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下降,音系层面的加工能力发生衰退,记忆广度的衰退与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年化之间存在关联。此外,50到80岁间,年龄不会直接影响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逻辑学导论教科书对"演绎"的定义都鼓励我们相信,归纳-演绎的区分存在于各种论证中,而且"演绎"的外延是明确的论证类。这篇论文中我们论证这种思路是错误的。特别地,我们辩护以下观点:为得到归纳-演绎区分而使用的典型的"演绎"之定义,要么太狭隘,要么不够充分。基于一个对归纳-演绎区分的收缩式理解,我们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分的内容没有超出批判性思维的两类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