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荣 《应用心理学》2001,7(1):53-56,36
本文介绍了一种最新研制的适用于师范类大专院校教育及心理专业的心理学实验教学装置"带状记忆仪".  相似文献   
2.
早期丹法传授仪的程序主要有斋戒沐浴、立坛、告神、歃血为盟、处理信物等步骤.这些仪式本质上是一种约束传授双方行为的盟誓,一方面借鉴了先秦盟誓仪式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汉代的文化因素,最终形成独特的丹法传授仪.早期丹法传授所用金人、金鱼等信物反映的黄金崇拜现象是探索炼丹术思想起源的重要线索之一,其中某些因素可能与外来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寇谦之与陆修静是道乐形成期的领军人物 ,音乐学术界历来对其历史评价持“重寇轻陆”论。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 ,从史的角度及斋仪、音乐、历史传承等方面对寇陆的音乐改革活动作了比较和述评 ,由此得出“重陆轻寇”的相反结论 ,将颠倒的认识再颠倒过来。此结论不仅更切合南北朝道乐的史实 ,且与道乐历史全程所贯穿的“南盛于北、延续发展”之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东周时期,针对礼文的形式化弊病,儒家苦心孤诣,力图匡救时弊,强调礼的根本在于内在精神。儒家礼学思想,从"礼物"上表现为一种"尚朴贵质"论,此即《天子建州》"豊(礼)之于宗庙也,不腈(精)为腈(精),不美为美"所蕴含的礼学观;就"礼仪"而言,则体现为"重情",重视人的诚敬之心与内在德性的取向,此即《天子建州》"义(仪)反之,腈(精)为不腈(精),美为不美"所体现的礼学观。儒家力求在历史发展中,礼乐能够质文统一、情文俱尽,简文"礼者,义之兄"即体现出这种礼文质兼善、和谐相济的礼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公正的天平》(■■)是安萨里的名著,该书通过与内学派(伊斯玛仪派)某个信徒对话的形式而展开。安萨里指出,"公正的天平"作为正确的逻辑准则,就包含在《古兰经》的启示当中,通过经文所述先知们的言论而体现出来。这些天启的理智原理是判定真理的准则和天平,是获取确定性知识的手段。在书中,安萨里为逻辑学规则提供了启示的依据,可谓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此意义上,正确的逻辑规则不仅仅被视为由哲学家所建立的"他者",相反,这些"公正的天平"是启示的内容,它们通过历代使者的经典而被传授于人类,是真主赐予全人类衡量认识的准则,只不过以前不同的民族可能对这些逻辑规则的称呼不同而已。这一创举为后期教义学家将逻辑学科纳入教义学之中铺平了道路,使得教义学的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真主本体和属性的讨论。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大阿訇马良骏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选择后期教义学家的道路,以便尊贵的伊斯兰学科(教义学)不再需求‘他者’。"从这一点来看,安萨里在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有位诗人这样说:“母爱是大海,父爱是山脉。”可我一直认为:父爱是盏明灯。因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父爱会经常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如果眼睛被誉为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如何借助心理学的仪器,打开人类的心灵之窗,勘测人类心理的奥秘,就是一件令心理学家神往的事情。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就有人通过眼动来探讨人的心理,自那时起,心理学的眼动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趋  相似文献   
8.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9.
国外最新研究动态: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chsner K N. Current directions in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04, 14: 254~25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旨在阐述社会性、情绪性的体验与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作者按照信息加工处理的不同阶段,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讨论了社会线索的知觉与识别:研究发现杏仁核与某些情绪性面孔的知觉相关,但注意资源、目的相关性以及个人评价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杏仁核的活动。接着讨论了社会性归因与判断,发现当人们进行社会性推理时(比如推测他人心理状态),内侧前额叶皮层会有激活,但该区…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举行斋醮仪式 ,都要设立专门的祭坛 ,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道教斋醮科仪的祭坛 ,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新中国考古发现的成果 ,说明祭坛随原始宗教祭祀而产生。如内蒙古大青山莎木佳和黑麻板遗址 ,发现石块垒砌成的圆形圈祭坛 ,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四千多年前 )的村落祭祀坛场 ① 。甘肃永靖的齐家文化遗址 ,墓地中有固定的“石圆圈”祭坛 ,利用天然的扁平砾石排列而成②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 ,有三重结构的祭坛 ,建坛的地点选择在山顶之上 ,是用以祭天礼地的祭坛 ③ 。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 ,已有初具规模的祭坛。《尚书·金》说周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