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田谷十老是楼观道早期主要的道教团,体通道观是北周时期重要的国家学术中心以及田谷十老主要活动场,所在道教史和文化史上曾起过重作用。要年来,近载过结合文献记通和实地踏勘,作者发现了田谷十老祠以及可能的通道观遗,址补一定程度上填在了史料空白。  相似文献   
2.
北周时,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贺若敦因为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而口出怨言,被逼自杀。临刑前,他把儿子贺若弼拉到跟前,对他说:“我本想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夙愿未能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佛教兴起于北魏,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兴兴衰衰。历史上北周武帝建德三年(674)、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大灭法,五台山寺庙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在唐武宗灭法时侥幸保存下边远小庙南禅寺。  相似文献   
4.
徐慧茗 《法音》2021,(3):50-56
中国汉地佛教经北周灭佛和隋唐之际的战乱,以长安、洛阳、邺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发生过一南一北两次大规模的僧众流动。其中向南一支广布于淮南江表诸郡和荆襄地区,日益发达,最终成为禅宗的发详地。其标志是初唐道信和法融两支禅系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牢骚很危险     
牢骚出自于郁闷,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牢骚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垃圾,没有人会喜欢听牢骚。如果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按不住牢骚的闸门,那奔泻而出的滔滔洪水就很可能成为危险倒霉的源头。北朝大将贺若敦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触霉头的人。他为北周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周太祖的赏识,官至骠骑大将军,受封公  相似文献   
6.
李翎 《法音》2004,(12):19-25
藏传佛教中供养的尊像,最早最重要的是观音。在观音的诸多形象中,又以十一面观音像的传入为最早[1]。也就是说,十一面观音像式至少在7世纪就传入吐蕃,作为吐蕃赞普的本尊受到供养。同样在汉传佛教中,《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在北周时期就有译传,经中就有详细的造像样式描述。但通过实际调查及图像的排比,发现十一面观音像由于传播途径不同,实际上存在两个像式系统,即汉—日系统和印—藏系统。本文以佛教造像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十一面观音像为中心,讨论其流传像式。一十一面观音在佛教供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相似文献   
7.
正《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张箭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5年)是第一本对中国古代的抑佛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于既纵向拉通研究又横向贯通比较,故视野开阔,发现和总结出一些政教关系史上、佛教史上、宗教史上带规律性的东西。该书分五大章廿一节一绪论一摘要展开论述,五大章即"北魏太武帝之灭佛"、"北周武帝之废佛"、"唐朝武宗之禁佛"、"比较研究和综论"。全书约37万字。  相似文献   
8.
北周时期的民间佛教信仰十分盛行.通过对遗存的造像记分析,当时以邑和邑义为名称的民闻佛教造像组织十分发达,其内部构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规模也与地域性基层村社有关.这些组织主要以造像为目的,兼顾修建寺院、建义井、栽树等.从造像题材看,北周民众的信奉对象以释迦最多,其次是观世音,与北齐民众信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二者文化和地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甘肃武山水帘洞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规模巨大、简练概括的造像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手法多样的塑造方式,融中国传统文化、西域文化以及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表征,对研究地域佛教美术以及佛教美术民族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周时,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贺若敦因为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而口出怨言,被逼自杀。临刑前,他把儿子贺若弼拉到跟前,对他说:我本想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夙愿未能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我是因这个舌头才落到今天这个下场的,你一定要引以为戒啊!说完,拿锥子把他的舌头扎出了血,想让他永远牢记这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