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年轻家长把孩子托管父母或亲属,甚至让儿童自己在家就学,在农村出现远离父母的就学一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状况如何呢?这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学习成绩普遍不佳,由于临时托管,特别是隔代托管,监护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同时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的“优等生”上,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关心不多,故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长时间提不上来,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劳工荒”现象,表明部分地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出现失衡状况,江苏省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东部发达省份,研究江苏省劳动力供需状况,对有效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从而科学解决劳动力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数学模型测算江苏省及其各区域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大致时间,推论出江苏省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并未到来,目前的劳动力短缺是局部和结构性的.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对劳动力供需的不同影响效应,推论出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超过二次产业;省内各区域二、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并未取得明显成效,苏南地区较高的产业层次并未伴随对劳动力需求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困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丞需向其他行业和地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产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分析及就业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凤 《学海》2006,(5):143-149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然而,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城镇失业人数上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通过预测我国劳动力供给,分析我国劳动力需求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就业问题进行了战略性思考,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不仅为受到正规劳动力市场排斥的“脆弱工人”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机会 ,也促使正规劳动部门始终拥有高效能的劳动和灵活的组织机制。本文除了描述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构成和存在问题外 ,还探讨了非正规劳动是否一定是落后的、边缘的 ,培育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条件、是否需要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规则加以严格的规范以及对非正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是否有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22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14.16元、林业收入56.55元、牧业收入573.55元、服务业收入14.54元、储蓄利息收入0.88元,其它收入4.54元。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加36.22元,比1992年增加854.22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性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最早出现于马克思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此时马克思有一个庞大的、涉及面非常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计划,然而仅仅对这一计划第一部分"资本  相似文献   
8.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按城乡联动、城乡结合的原则,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维持城乡两大经济社会结构的平衡,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关系。近三四十年来,经济发达国家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普遍出现向农村扩散工业,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或实行兼业的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佩倩 《学海》2003,(5):54-57
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形势 ,存在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