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惟勇 《心理科学》1999,(6):521-52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上海中学教师的进修心态。调查表明,教师认为进修能够增加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进修时心情比较愉快,即使碰到心情不好也能坚持去进修;听课时能记笔记,希望多讲少考,多采取开卷考试,在闭卷考试时,希望考前复习的“透明度”越高越好;教师对在注意力、记忆和理解力的自我评价比较积极,他们的进修动机主要是满足个人的求知欲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2,(1):217
《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动机与功效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有关动机与功效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在包括学习者变量、社会变量、教学变量的教育成就情境中,动机与功效是交互作用的。动机(motivation)是指目标指向性行为的激起和维持过程。功效(efficacy)意味着个体自信有能力控制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初,功效感能激起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动机,当个体体验到自己有所进步之后,功效感又起着维持动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杨  匡培梓 《心理科学》1997,20(3):202-205
以2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学习模型,以不透明胶纸封贴一侧眼的方法,研究2日龄雏鸡单侧眼视剥夺2小时后对视觉学习记忆的影响,并与双眼学习条件下的记忆情况进行比较;试图探讨雏鸡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左、右半球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剥夺一侧眼(无论左或右)2小时后对雏鸡的短时记忆无影响,明显干扰雏鸡的中期和长时记忆,特别是剥夺左眼干扰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吉  许世彤  区英琦 《心理学报》1994,27(3):300-304
用高频电脉冲刺激大鼠乳头体(MB),可一过性抑制由刺激穿通纤维(PP)诱发的海马齿状回(DG)群体锋电位(PS)。训练作业前先刺激MB,导致DG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LDLTP)的形成显著延缓,相应地延缓了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电刺激MB对PP─DGPS的这种抑制作用在训练所产生的PS增大达最高水平时显著减弱,刺激MB对LDLTP的保持及相应地对条件反应的巩固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MB对DGLDLTP的形成有抑制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分析了1159名小学3、4、5、6年级学生的志向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普遍有较早的志向表示,(2)当代小学生大多数人想当科技人员、军人、艺术家、教师、医生和企业家等;(3)小学生志向动机水平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90年代儿童更重兴趣、重知识;(4)性别、年级、年代不同在选择志向、志向动机水平上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江山  蒯茂清 《天风》1996,(5):30-31
前不久,我们出差到某市,住下来后就去了那里的教堂,在那里听到和见到了不少令人吃惊的事情。这所教会是双日进行崇拜的,即真耶稣教会守安息日和长老会守礼拜日。谁知他们各自的教派观念十分强烈,彼此势不两立,水火不融。安息日和主日他们各讲各的道,相互不能接纳,信徒之间不能也不愿彼此代祷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