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格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垒 《心理学报》1998,31(4):409-417
为了动态化地分析人格的结构。研究一采用个体性自由命名描述法考察人格的动态内容。150名大学生分别用10个词描述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词频统计反映了不同自我的内容特点。研究二采用常模化限定性描述法考察人格的结构特点,用研究珠高频词制成实际、理想、应该的自我词表。200名大学生用7点量表分别评定各词表中的每个词适合描述相应的自我的程度。结果表明,实际的自我有5个因素,解释47.1%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正常并且不缺乏学校教育的情况下, 仍无法获得与年龄相匹配的阅读技能的一种学习障碍, 其缺陷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显示, 阅读障碍者常表现出听觉时间加工损伤。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难以辨别快速、连续呈现刺激的顺序以及刺激本身的动态时间特征。在神经层面, 阅读障碍者诱发的失匹配负波更弱且具有异常的神经同步加工。这些损伤同时存在于对言语和非言语刺激的加工中, 表明听觉时间加工缺陷非言语加工所特有。未来的研究还需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障碍的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发生在哪些时间窗口, 随年龄增长如何变化; 2)阅读障碍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在神经层面的时间进程是怎样的; 3)听觉时间加工缺陷是否为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  相似文献   
4.
摘 要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情感计算与人格计算技术日渐成熟,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当前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技术应用于犯罪风险评估领域,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主流的风险评估工具难以解决的个体内差异性的预测因子评估问题以及被测评参与者因社会赞许性而导致结果失真的问题。本文在详细阐述目前主流评估工具的局限性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以情感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动态风险评估工具的设计思路、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细节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评估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对怀疑的哲学讨论出发,在总结了已有的关于怀疑的定义、怀疑的形式化研究后,主张继续以形式化的方法来研究基于证据的怀疑。本文借助邻域语义证据模型,分别从两个方面对怀疑的逻辑性质进行考察:第一,将怀疑作为一种静态的认知态度,考察了信念、证据和怀疑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怀疑的相关逻辑性质;第二,将怀疑作为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考察了初始认知状态为相信某个命题,在引入该命题否定的证据集后,认知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并且给出了动态算子的归约公理及其有效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焦虑状况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人  翁柏泉 《心理科学》1999,22(4):367-368
1前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助于提高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考察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多数认为现在学生的焦虑水平太高。但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些研究多数是采用某种测量工具对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的一次性抽样调查,即属于静态的研究。作为调查研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一取样的合理性问题,特别是时间取样的合理性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对中学生焦虑状况的动态特征研究,即对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焦虑状况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有报道。按常识推理,中学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意识研究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的"动态核假设"是意识的方法论外在主义的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性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的秘密提供了好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跨期决策的“必需品”, 人们感知到的延迟时间决定跨期决策的结果。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时间长度感知”、“时间资源感知”和“时间框架感知”是时间感知作用于跨期决策的主要方式。时间感知的神经作用机制包含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种。“对数/指数时间折扣模型”、“感知时间基础模型”及“多模态漂移扩散模型”解释了时间感知的作用方式。然而, 现有理论模型还存在诸多局限, 主要包括“长短时距预测偏差”和“实际决策与预期决策偏差”两个方面。因此, 深入探讨时间感知影响跨期决策的基本方式, 分析现有理论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整合的机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整合时间感知的理论模型, 开展脑机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从深层揭露时间感知的作用本质, 帮助个人与社会更理性地决策。  相似文献   
9.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入选正常高值血压者150例,其中杓型组72例,非杓型组78例,60例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杓型组和非杓型组UAE、IMT、LVMI高于对照组(P<0.01)。非杓型组UAE、IMT、LVMI高于杓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出现靶器官损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早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