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加法口算速度和广度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0名1至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加法口算速度和广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生被试加法口算的速度和广度均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1至4年级加法口算速度的增长率较高,4至6年级增长率较低,发展减缓。加法口算广度的发展在1至4年级之间增长幅度较大;在4至6年级之间增长率降低,年级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的分析还表明,小学生被试数字广度的发展和口算速度的提高是促进加法口算广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 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 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 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 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 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 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 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 “和效应”消失, 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 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耳机传送双重听觉信号的知觉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耳机以叠加法和分离法传送双重听觉信号的知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1)响度感觉是听觉中枢对同一信号的双耳输入强度加工整合的结果;(2)信号间的中枢干扰作用比外周干扰作用要小.前一论点在对三维虚拟听觉显示研究中也是应十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4.
加法和乘法算式的表征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新林  董奇 《心理学报》2003,35(3):345-351
探讨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心理表征方式问题 ,检验加法和乘法算式表征分离假设 :对于加法算式主要形成视觉 -阿拉伯数字表征 ,对于乘法算式主要形成听觉 -言语表征。要求 2 4位大学生 (男女生各半 )回答一位数加法和乘法问题 (例如 ,2 +3 ,2× 3) ,这些问题中的算数用阿拉伯数字 (1~ 9)呈现或者汉字数字 (壹~玖 )呈现。结果是与阿拉伯数字条件相比 ,汉字数字条件对加法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与假设一致 ,支持Campbell等人的编码复杂性假设 (Encodingcomplexhypothesis) ,但又具体化和发展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5.
5—7岁儿童加法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72名5~7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儿童解决简单加法问题的策略的发展特点进行探索。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提取策略明显上升,逐渐成为主导策略,而数数策略逐渐减少,凑十策略、心理算盘策略和分解策略只有在少数儿童身上发现,整体看5~7岁儿童没有出现多种策略的竞争趋势;提取和从大数开始数的策略是5~7岁儿童较为优秀的解决简单加法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工作记忆容量与儿童算术认知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怡  陈英和 《心理学探新》2004,24(4):35-38,66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别是个体认知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记忆容量在多种运算规则下与运算技能、概念性知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儿童的算术认知加工产生影响,并且它是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本身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进而影响儿童的算术认知成绩。  相似文献   
7.
加法策略对消费者来说,他在购买物品或享受服务时,除了希望得到时间、空间上的快捷方便和价格上的优惠外,更希望得到额外的增值服务。这种普遍存在于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渴望得到“更多剩余”的心灵体验,正好可作为加法策略来运用。  相似文献   
8.
加法的魔力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只要是合格的小学生,不管数字多大,都能算出正确的答案。这里所说的,不是数学上的加法,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独特的加法,亦即思维的组合。美国有个名叫海曼的穷画家,非常用功,但画法不当,又没有名师指点,一直没有成名,也一直很穷。后来,他终于变成了富翁。海曼是怎样致富的呢?原来他巧妙地运用了加法的魔力。海曼经常用铅笔和橡皮画素描,画了擦,擦了又画,也经常弄丢了橡皮。为了不让橡皮再丢失,贫穷的海曼把橡皮用铁丝固定在钢笔的顶端,这样用起来既方便又不用专门找。后来,他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9.
使用Jacoby的过程分离程序,定量地估计了意识与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对后来迫选作业的贡献。结果表明:1.即使是在排除测验中,被试有时也要显著超过基线地选择靶数字,这一结果无疑为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加工水平和外周预提示影响对C值的估计,但并不影响对U值的估计。这证明加工水平与外周预提示均是分离意识与无意识加法运算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部总知识在解决加法文字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新林  张梅玲 《心理学报》2003,35(5):649-655
探讨的问题是部总知识是否制约着算术文字题的解答过程。小学4年级学生(192人)和大学生(178人)被要求解答一步加法文字题。实验结果发现,正确列式方式受到已知客体集合具体特征的系统性影响,尤其是随着年龄的提高和练习程度的深入,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是部总知识作用假设所不能解释的。现根据集合在心理表征中的位置和表征强度解释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