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华·赞德和五十一岁的约翰·格杰德。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文化"理解为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的体现和人类生活的本质。基于这种认识,围绕加尔文和凯珀(Abraham Kuyper)两位基督教神学家的思想,力图阐明加尔文主义思想中"罪"和"恩典"的观念对于文化的影响。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尔文主义主张人在世界上作为文化的受造物所具有的文化责任,即去挖掘内在于世界中的各种可能性;二、加尔文主义对于罪的深刻认识:罪作为破坏性的力量;三、加尔文主义的"普遍恩典"观念同时包含的抑制罪以及积极发展世界的思想,使得文化的活动和形成成为可能;四、文化的合适目的与上帝的主权和荣耀。通过解释这几个方面的内涵、相互间的张力和关联,进而阐明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孙毅 《宗教学研究》2007,(2):114-120
加尔文在其《基督教要义》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律法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功用,即律法让人知罪的作用、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作用、以及对信仰者之成圣生活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如果与路德关于律法的观念相对照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路德更多地强调了律法的前两个方面的功用,即律法的消极方面的功用。他认为在基督教的成圣生活中似乎不需要强调律法。而加尔文则更多地强调了律法的第三个方面的功用,即对于信仰者成圣生活所起的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他认为圣灵正是借助着律法来引导信仰者,使其更加明白上帝的旨意。本文从律法的功用这一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加尔文所理解的律法与恩典的关系,以及加尔文与路德律法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赵鑫 《天风》2014,(4):40-41
<正>加尔文: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1509-1564)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约翰·加尔文,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诺阳(Noyon)。父母皆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加尔文少年时获得圣俸帮助其读书。他成长于上流社会并学习了贵族的礼节与社交方法,这对于其在日后与皇帝及贵族们交往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有着重要的预备。1523年,年仅14岁的加尔文赴巴黎升入大学深造,打下了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8,(23):51-51
世界改革宗教会设"加尔文年"庆祝加尔文诞生500周年以改革宗和信义宗为代表的改革宗教会决定将2009年定为"加尔文年",并推选了世界改革宗联会主席Rev.Clifton Kirkpatrick担任"加尔文年"国际筹委会的主席。Rev.Clifton Kirkpatrick表示,希望加尔文的精神,可以成为更新和启发教会的泉源,帮助改革宗信徒更委身  相似文献   
6.
以勒 《天风》2009,(8):36-36
瑞士官员呼吁吸取加尔文改教价值,数百基督徒纪念加尔文诞辰500周年,世界最古老圣经全份手抄本可免费阅览。  相似文献   
7.
奉主名求     
《天风》2011,(3):14+48
全能的上帝啊,因你的话语光照我们,使我们可以在白昼不致盲目,也不故意追随黑暗,心地昏昧沉睡;唯愿我们每天因你的话语苏醒过来,并得以激励自己,越来越敬畏你的名。全能的上帝啊,因你经常用你的话语提醒我们,用许多榜样训勉我们,告诉  相似文献   
8.
裴连山 《天风》2014,(5):32-33
<正>近几年,在中国教会,尤其是在建制外的教会开始流行一种加尔文主义思潮。至于这种思潮好不好,会对中国基督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会的牧者和学者都鲜有回应。要想搞懂加尔文主义的影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加尔文主义;想弄清楚加尔文主义,首先要知道加尔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加尔文主义当然与加尔文有关,但加尔文主义也不简单地等同于加尔文本人的思想。加尔文是法国人,生于1509年,卒于1564年,属于宗教改  相似文献   
9.
更正     
<正>本栏上期标题有误,作者原题应为:"敬虔的神学家与布道家加尔文"特此更正并致歉!  相似文献   
10.
汪维藩 《天风》1994,(7):26-27
“自治”与“治好”,不只是中国教会争取并保护她的主权问题,同时也是探索并建立她的管理体制问题。各地教会有无腐败、专横、任人唯亲、以公肥私等现象,就当前中国教会来说,仅取决于教牧或负责人个人的灵性与品德,却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来制约、预防、克服并消除这侵蚀基督身体的种种腐恶。 初期教会有许多事例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