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皈依的修习     
济群 《法音》2006,(9):14-19
皈依,不仅是走入佛门的必要手续,也不仅是一次仪式就能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是对佛、法、僧全身心的归投,这就需要在学佛过程中时时修习。唯有不断强化,才能真正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如此,方不至于在学佛路上迷失方向。忆念三宝的过程,是学习佛菩萨发心和行持的过程,也是将自身融入三宝无尽功德的过程。通过对佛菩萨心行的忆念和模拟,最终于自身成就众生本具的自性三宝。有鉴于此,特编写了皈依共修仪轨,供大众修学参考。一、如何修习皈依修习皈依,应遵循仪规进行。为确保修习质量,主要在座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2018,(6):79-79
12月18日下午,上海白云观慈爱功德会成立仪式在白云观道学讲坛举行。上海白云观将以“功德会”为平台,以“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行菩积德、济世利人”为理念宗旨,不断扩大道教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范围,引导信教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展示上海白云观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助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道经中的《大道延观碑》曰 :“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 ,真常慈俭为宝 ,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 ,以仁为心。”修道之人最讲慈悲二字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又云 :“慈悲之力 ,最为广大。”道经中也常说 :千善万善 ,不戒杀生不为真善。所以我们只有首先做到食素 ,才能做到不害生、不伤生、不杀生 ,才能培养起我们功德无量的慈悲之心。在大自然中 ,多数食肉类动物的性格都比较凶猛 ,如狼、狮、虎、豹。而以食素为主的羊、兔、马、鹿性格则相对比较温顺。据说有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 ,即用不同食物喂养鸽子。研究者将鸽子分成…  相似文献   
4.
佛祖语言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心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  相似文献   
5.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道祖金口宣说.道祖大慈大悲,为劝诫世人断恶修善,明示天道好还之理,而启世人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6.
正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相似文献   
7.
宏度 《法音》2008,(5):7-10
一、《心经》与《大般若经》的关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属于般若类的经典。在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经》第403卷的〈观照品〉和第429卷的〈功德品〉以及鸠摩罗什翻译的《大品般若》的〈习应品〉第三之一和〈劝持品〉第三十四中,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7,(10):24-26
“三者,无德。于诸功德,不乐闻名,常行大慈,广度众类,终不辞说,将为所能。 “第三,不刻意追求善功。对于各样善事,不喜欢张扬名声,常做让人得益处的事,广泛救赎众生,始终不是靠着言辞宣扬,只是把所能行的行出来。  相似文献   
9.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孺童 《法音》2006,(6):43-47
今年是佛历2550年。在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纪念日,回顾佛陀一生的行迹,缅怀他的伟大功德,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结合配发的插页图片,以“八相成道”为线索,立足经典中的传说,对佛陀的一生进行简要回顾。文中对世尊的称呼,在其没有降世之前,称之为菩萨;在其降世之后,没有成道之前,称之为太子;成道之后,称之为佛陀。兜率降凡据《佛本行集经》记载,佛陀过去世在迦叶佛处修习时,就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之后,就以正念往生兜率天。兜率天是一生补处菩萨所住之处,菩萨在那里智慧饱满,心生欢喜,且不耽禅定之乐,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