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汉语中,副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词类,它没有具体形象的物体可作为理解支柱,因而儿童对它的掌握较晚。在各类副词中,5、6岁儿童对范围副词的理解最佳,时间副词次之,程度副词最差。三者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即使在每一类副词中,由于儿童概念发展的不均衡性,掌握的顺序也有先后。  相似文献   
2.
<正>"尽"在岳阳方言中可以作形容词、介词、动词、副词多种词性,其中,作介词是最普遍的用法,表示被动意义且与普通话的"被"的用法有所区别。通过查阅著作、文献,结合语感和语料对岳阳方言中的"尽"作了初步性探究,重点发掘介词"尽"及其被动意义,旨在揭示岳阳方言的多样性,深入了解家乡方言,探索方言语法的研究,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的特性,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3.
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4—9岁儿童对程度副词的理解特征。结果说明9岁儿童的理解达到了成熟水平;幼儿偏向于夸大理解程度副词的词义;7、8岁是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4.
6~8岁儿童三种时间副词理解能力及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6~8岁儿童理解时间副词的能力进行了初步探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不同。6岁和7岁儿童初步形成了对现在时间副词和过去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萌发了对将来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8岁儿童已具有了对现在时间副词和过去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基本上具有了对将来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2)儿童在理解时间副词时多种策略并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策略的生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8岁儿童已有90%以上的人次能够使用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是比较特殊的,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与其他副词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语气副词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总结了前人对汉语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功能方面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语气副词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仝宇光  张奇  张丽芳 《心理学报》2010,42(6):663-671
为考察语篇阅读中,汉语动词的延续性特征以及瞬时时间副词对时间转换事件表征的影响,采用探测-判断的语篇实时阅读技术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短暂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实验2的结果表明,当不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当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无显著差异。两个实验结果分别说明,动词的延续性特征和时间转换短句的结合影响了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在长时转换句的前面添加瞬时时间副词缩短了长时转换事件的表征时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6岁儿童理解时间副词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查,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对不同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对现在时间副词的理解优于对过去时间副词的理解,对将来时间副词的理解能力最低,基本处于萌芽阶段。但这种理解能力的年龄发展效应不明显。(2)在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中,儿童对不同的具体时间副词表现出认知差异。(3)学前儿童在理解时间副词时多种策略并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策略的生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反正”是由极性对立语素构成的一个词。通过隐喻成为副词,表“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之意。“反正”带有逻辑意味,成为条件关系的外化表现形式,以单句句法形式表达复句的语义内容,使其在单句中获得语篇功能。在自然口语中,“反正”进一步语法化为说话人进行思考的标记,体现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邵东话中,副词“都”有着它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中的“都”语言面貌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从表—里—值和普—方两个角度,对邵东话中副词“都”进行探究和描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