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回顾20世纪西方戏剧艺术,反理性原则一直贯穿其中.无论是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荒诞派等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对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戏剧进行全面反叛:首先是对常规的舞台表现手段的反叛,其次是对近乎平面化的表现内容的反叛.戏剧的表现视角也从关注生活的浅层真实走向生活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内心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2.
清醒     
西方著名的剧作家成尔德的剧本《我的家乡》中,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死了,她变成了鬼魂,再回到人间重新检视自己的一生。生时的一幕幕经历重新在她的眼前一一掠过,她敏锐地发现,自己本来是生活的主人,可是自己对于每一件事情竟然并不在意。甚至很多时候,当重大的事情发生时,自己也是在很随意地应付了事。自己的一生当中,很少有头脑清醒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浑浑噩噩。她非常后悔,心想要是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够清醒地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自己的一生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相似文献   
3.
活力秘笈     
意大利青年罗尼问他的爷爷格拉:"您90岁高龄了,为什么还乐观向上、活力四射呢?我虽然很年轻,但却感到了身心疲惫。爷爷您有活力秘笈吗?我能像您一样充满乐观与活力吗?"罗尼问这句话,是有缘由的。要知道他的爷爷格拉是意大利赫赫有名的剧作家,已经编写了100多部剧本。早在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便向他颁发了终身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把中国戏曲称为中国古代戏剧.戏曲作为中国国粹,的确是符合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定义,但与西方戏剧理论体系比较而言,中国戏曲的反戏剧性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明清传奇戏.传奇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在时空环境营造上,都有着与戏剧不相符的自我特色,虽不如西方话剧拥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研究明清传奇的反戏剧性,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了解,更能把传奇戏中的特色元素运用于话剧中.  相似文献   
5.
偶尔的一次失败,对强者是一种激励,对弱者却是一种打击。经历过连续的失败,却永远保持乐观的乔治·费多,无疑是强者中的强者。乔治·费多,年轻的时候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剧作家,他开始的作品总是得不到剧团的赏识,就连一些不知名的小剧场也不愿意排演他的剧本。面对一次次的失利,乔治·费多始终保持着微笑,拿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继续寻找下一个合作剧团。令乔治·费多兴奋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有一家小剧场同意排演他的喜剧。然而,观众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剧作者,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  相似文献   
6.
明人与暗事     
林孔华 《天风》2010,(9):9-10
元朝剧作家吴昌龄在戏曲《张天师》第三折中写道:“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这句话广为流传,成为一句妇孺皆知的响亮成语——明人不做暗事。这里的明人指的是心胸坦荡的君子,站得直、行得正,浩然之气达苍穹,不干那些背地里见不得人的勾当。圣经里同样有关于明人与暗事之间的教导。使徒保罗写信对以弗所的信徒说,基督徒从前是暗昧的,如今在基督里成了光明之子,  相似文献   
7.
谢晨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6-127
皮兰德娄的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有着相契合之处.此部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而“此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由非本真存在回归于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