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卡茨尼尔森认为阶级形成是涉及城市、国家、政治、文化、资本等众多因素的偶然的、易变的空间化过程,不同的空间环境生成多样性的阶级模式。其贡献在于通过"城市空间"、"日常生活经验层面的阶级"等概念中介重建现代工人阶级形成史,表明城市社会地理学如何有助于人们说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正丧失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把握能力。尽管卡茨尼尔森努力建构一种空间化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但这种分析路径缺乏不平等、剥削和支配等经典概念和分析机制,呈现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韦伯主义和布迪厄主义等众多阶级分析路径的混杂。  相似文献   
2.
孙箫 《美与时代》2014,(2):112-113
邪典电影起源于美国,在西方被称为Cult Movie,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进入公众视野后受到小部分影迷的大肆追捧,并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美国午夜场电影是邪典电影的发端,这一边缘性的非主流出身自然而然的赋予了这类影片亚文化的属性。邪典电影拥有小众的但却狂热的追随者,他们如宗教信徒一般,坚持不懈的维护着邪典电影的边缘性文化地位,视其为亚文化资本。有一个问题是很少为电影研究者所提及的,那就是残疾这一意象在邪典电影中所承载的意义。本文旨在探求在邪典电影中,残疾是怎样作为畸形奇观而被展示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习惯上一向将马克思哲学同德国唯心主义联系起来。列宁关于德国唯心主义是马克思社会理论——作为其哲学的来源——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三大来源之一的论断,已被普遍接受。在本讲中,我将在德国唯心主义中探寻马克思哲学中自由观的各种源头,以表明德国唯心主义关注的种种自由问题能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剥削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来,马克思的哲学成了西方哲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这个发展受到冷战的刺激和推动。众所周知,冷战开始于作为二战后世界的一个强国——苏联的出现,还有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的人民共和国。苏联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宣传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促成了对马克思的哲学的富有影响的批评——例如亚克顿  相似文献   
5.
许叶萍  石秀印 《学海》2011,(1):115-123
本文提示了与农民工有关的双层级差现象,认为马克思的"资本-剥削"概念不能对此提供足够的解释。根据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论述,基于东方社会的现实,提出了"权力-剥夺"概念,认为这是双层级差现象的原因。"权力-剥夺"也可以延伸到对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其他社会差别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学派采用分析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危机。作为该学派的重要代表,约翰.罗默(John E.Roemer)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哲学的方法以及现代数学的博弈论,建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博大的思想体系中,正义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理论,也是一个引发诸多争论的焦点问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乔恩.埃尔斯特(J.Elster)于1985年出版的《理解马克思》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该书中,埃尔斯特对马克思哲学中的剥削、自由和正义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一解读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背离,还是向马克思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新生  李琛 《哲学动态》2023,(6):5-13+126
当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对于深化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马克思是否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伍德以“中性”立场和“脆弱性”概念为核心重释了资本主义剥削,将剥削视为无涉价值的客观事实,并据此提出“马克思不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伍德错误地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内置于西方早期现代哲学传统,抽除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价值意涵,因此既未能把握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全部意蕴,也误解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伍德摒弃了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未能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下理解马克思剥削理论与正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他原本是上海人,可是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活命,蛇虫鼠蚁全都食过。由于时局变化,他被迫流落到香港。他到工地做苦力,日晒雨淋,累得腰酸背痛,还要受尽工头剥削,每日也只得温饱。他经常长吁短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相似文献   
10.
<正>琉善是古代希腊罗马著名的讽刺家、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在哲学和无神论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古代少有的公开表明自己站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穷人)方面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这在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中是罕见的。至今在琉善名义下保存的作品共有84篇;其中有一些可能是伪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