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认识论、实践论、心性论三个层面论述了道家气思想对气韵本乎游心这一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性影响,归纳出道—气—心—性—德—虚静—美的命题,认为虚静之心无论对于宗教修炼还是艺术创作都是根本的起点和最终的极境,人之身心正是在虚静中才能体悟到道家之道、道教美学之美、内丹之仙、中国艺术之气韵。  相似文献   
2.
不知你有没有吃过一道菜:开水白菜。这道菜貌似简单至极,就是清水里泡着几棵白菜心,味道寡淡的样子,并不能激起人的食欲。据说周总理宴请外宾时,上了一道开水白菜。外宾看到这道菜时,迟迟不肯品尝。周总理几番邀请,外宾才勉强尝了一口,谁知这一尝就惊为菜中极品,大吃起来。其实,开水白菜美味的秘诀在于“开水”。这看似白开水的清汤,是将老母鸡、老母鸭、火腿、排骨、干贝等放入汤锅内,加入足量清水、姜、葱,烧开后打去浮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8-98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酥油花、壁画、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酥油花的原料十分讲究,需用上年塑制酥油花后拆除下来的陈旧酥油和精细草木灰掺和成韧硬的黑色胎料,方可制胎塑形。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2008,(2):9-10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有关要求,中国道教协会制定了<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和<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办法>,经七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两个<办法>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后,巳于2008年3月4日公布实施.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6.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复礼为仁,是荀子为了实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目标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克己,主要是指治欲,方法是“以义克利”.而礼义的制定与践履,就是“复礼”的意涵,具体方法就是法后王以察先王之道.一方面,制定与践履礼义可以克己(治理人欲),从而“克己”被进一步收归到“复礼”中.而另一方面,“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表明复礼才是真正完满意义上仁的达成,即复礼为仁.复礼为仁的思想转向,不仅将礼与仁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而且还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因而在当代的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研究中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张载深刻思考差异与统一之关系而提出的"两一"架构,是其"气论"哲学的核心线索.这一思想架构将旧有宇宙论的"一生两"逻辑转变为"有两则有一",从而在形而上学层面解决了本原之"一"产生差异之"两"缺乏逻辑必然性的问题,将"一"理解为以差异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同时,在价值论层面通过"两一"之"一"的非现成化明确揭示了其作为差异...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周制     
孔子推崇周制,周制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而亲亲无疑居于基础地位,故《礼记·大传》说"是故,人道亲亲也".《礼记·大传》和《礼记·丧服小记》也将"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四者称为"人道",而人道乃是孔子所看重的周制的基本精神.作为周代文明灵魂的"德",虽然以天命的形式出现,其内涵其实是人道精神;周礼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