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启蒙论的代表人物萧萐父先生以构建中国现代性为问题意识,走进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深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四百年的学术思潮、社会风习、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而提出这一启蒙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根芽和结合点。只有以这一历史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活水。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试图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学说。通过追寻萧先生早期启蒙说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理路,以对话的视角来分析早期启蒙论的理论特质以系统阐释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二禅中间,但观相应故,名无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相似文献   
3.
不知你有没有吃过一道菜:开水白菜。这道菜貌似简单至极,就是清水里泡着几棵白菜心,味道寡淡的样子,并不能激起人的食欲。据说周总理宴请外宾时,上了一道开水白菜。外宾看到这道菜时,迟迟不肯品尝。周总理几番邀请,外宾才勉强尝了一口,谁知这一尝就惊为菜中极品,大吃起来。其实,开水白菜美味的秘诀在于“开水”。这看似白开水的清汤,是将老母鸡、老母鸭、火腿、排骨、干贝等放入汤锅内,加入足量清水、姜、葱,烧开后打去浮  相似文献   
4.
修身与修心     
释学诚 《法音》2015,(3):26-33
<正>一、心外求法迷失生命价值修治身心成就智慧人生《诸法集要经》云:"一切有为相,皆归生住灭。"一部车、一台电脑,乃至我们的房子,用久了就会坏,就需要修理。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一种存在形式,都有生、住、灭无常变化的特点。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的,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人的色身在不断变化,内心也在不断变化。人都有痛苦和快乐的感受,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快乐,祛除痛苦。那么,怎样让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越来  相似文献   
5.
池见酉次郎和他的《东西方心身医学综合论》大连大学(116622)韩耀辉池见先生1915年诞生于日本福冈。他在就读于九州大学医学系时患有肠激惹症候群,深感当时的西医疗法不能奏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鲜为人知的心身医学。1951年,他有幸去美国明尼苏达...  相似文献   
6.
杜雏运先生的《史学方法论》一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修订增补版是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在原书基础上所做的修改与完善。本文试从文章结构框架、内容思想、意义影响三方面来分析先生著作,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并指导中国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8-98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酥油花、壁画、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酥油花的原料十分讲究,需用上年塑制酥油花后拆除下来的陈旧酥油和精细草木灰掺和成韧硬的黑色胎料,方可制胎塑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析矛盾的方法论述了中印佛学心性论的区别、来源及其命运,并对密宗、禅宗提出了新的看法。印度佛学创立于公元前五世纪,在印度国土上延续了近一千七百年。然而到公元七世纪,它已达到顶峰,自是以后便走向衰微,至公元十三世纪初,几于绝迹。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