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是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而从西方介绍到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就它本身说)在中国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几个方面都有所进展和突破,甚至达到(它在中国的)高峰.现代主义文学在30年代的鼎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2.
皖北是中国古代蝗灾高发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蝗灾发生的频度较高。始于宋末、盛于明清,与蝗灾密切相关的刘猛将军庙在皖北分布广泛、均匀,且建庙时间相对集中,多在清雍正、乾隆时期。各志所载祭祀时间一致。皖北刘猛将军庙反映的某些情况,与陈正祥教授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宋明儒学中 ,“无善无恶”之说有两义 :一是对本体“至善”之遮诠 ,一是指境界上的“虚而无执”。以此两义来衡量蕺山的思想 ,可发现蕺山具有丰富的“无善无恶”思想。虽然他有不少言论是批评此说的 ,但均未能切中“无善无恶”说的本义 ,而是在王学末流之弊的当下刺激下有为而发的 ,非称理而谈。因而 ,也就不能据此否认其有无善无恶思想  相似文献   
4.
读完《红楼梦》,大家记忆中的刘姥姥一定是个逗笑的角色。一席螃蟹宴,刘姥姥是妙语连珠,大出风头,在令人喷饭捧腹之余,总觉得她不过是一个丑角形象。可事实上,刘姥姥实在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6.
《美与时代》杂志为综合性审美文化半月刊,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河南省美学学会主办,著名美学家于友先、汝信、刘纲纪、童庆炳、朱立元等为顾问,铜版纸全彩印。1986年创刊,荣获国家出版总署双效期刊称号,进入国家期刊方阵(即骨干期刊)。  相似文献   
7.
文化之道     
正112月6日下午,"文化之道"电视论坛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著名汉学家柏夷先生做客论坛。他们通过阐释道家思想中"水之道"、"辩证思想"、"生死之道",勾连出道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今天的作用和价值,使观众对道家和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中央电视台刘芳菲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8.
周志斌 《学海》2006,(3):76-80
明中后期,作为明陪都的南京先后发生了刘瑯、刘天绪的武装反叛和振武营、池河营兵变。刘瑯和刘天绪为首的两起反叛行动主要是为政治目的而争权谋反;而振武营和池河营兵变“争饷”则主要为了经济目的。晚明南京的这几起兵变是晚明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最终明王朝也在声势浩大的民变浪潮中覆亡。  相似文献   
9.
孙涛 《美与时代》2014,(4):115-115
刘天华先生1895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32年在收集民间音乐时染上猩红热而病逝。他在少年时代就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并掌握了一些技能,1910年上中学时开始学习军号,1912年考入上海开明剧社,得以更广泛地学习西洋乐器。之后又向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洲学习二胡和琵琶,同时也向众多的民间艺人、和尚、道士等求教,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及欧罗伯学习小提琴,同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范天祥一起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和声及作曲技法。在学习中,决定选择音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立志“改进国乐”。  相似文献   
10.
胡好 《道德与文明》2019,(5):134-138
刘清平教授认为自己不是相容论者,但由于他可能混淆了自由和必然不相容的假与自由和必 然是否相容的假,因而实际上他是个相容论者。他将自由置于价值维度,而将必然置于事实 维度,通过意欲的中介效应论证它们的相容。这一论证并不成功,因为他把自由看作选择能 力,还是将其和必然拉到了事实维度,这样一来,它们便难以相容。尽管如此,他对自由和 必然进行区分的思路仍然是可行的。休谟式的相容论将自由看作不被强制,通过诉诸被决定 和被强制的区分来确保自由和必然的相容。这可能是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