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何梅相传唐代有北印度宾国佛陀波利,此言觉护,远涉流沙,杖锡五台,冀睹文殊师利菩萨圣容。当他正悲泣雨泪地向山顶礼时,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来,谓僧曰:“师追访圣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  相似文献   
2.
田青 《佛教文化》2016,(2):107-111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发展上,能看到禅宗的大量影响。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以单声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讲究“韵”、讲究“韵味”、讲究“羚羊挂角”,空灵淡雅的风格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都是从西域传来的燕乐,在唐代就像今天的流行歌一样曾风靡了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如何针对不同时代的环境按时分粮? 如何针对信徒不同的需要按时分粮?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北朝时期,宗教界流传一个佛道相诤的故事。北魏昙鸾法师,往梁朝勾容山(今江苏勾容县茅山)访问道教华阳隐居陶弘景,请求长生之术,弘景赠以仙方十卷。昙鸾回到北方,路经洛阳,恰遇印度来的大翻译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于是问流支佛教中有无长生不死之法,胜过东土仙经否?流支说:“此方何尝有长生之术,纵使长年,少时不死,但终久脱不了轮回三界。”乃授之以《观无量寿佛经》。昙驾顶礼接受,当时把十卷仙方用火焚烧,专心研学《观经》,到汾并各地弘扬净土教义,广集徒众,成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杨联涛 《天风》2014,(2):24-25
一些传道人及信徒认为,讲道要凭圣灵感动,讲道之前,只需要好好祷告.,上了台随圣灵的引导,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而事先写好讲章,则有"不属灵"之嫌,因为写讲章是人的工作,传道人在台上若看准备好的讲章,是靠知识,立功之法,是自己掘池子,是不靠圣灵,这样的讲道对信徒没有造就……这种观点看似很"属灵",实则过于偏颇。其实,预备讲章的过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元遗山(1190—1257),名好问,字裕之。忻州人。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文化活动家。他挚爱祖国和中华民族,同时也挚爱自已的故乡。其深厚感情及思想基础,笔者另有论述。本文仅就元遗山与五台山的因缘,略检二题,试作论述,以见其爱国主义精神之一端。一今山西五台山,与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安徽九华,并称佛教四大名山。五台为四山之首。元遗山与五台山因缘不浅,不独以这里是金元间佛教隆盛之所,而且是遗山故里名胜,风光佳胜。遗山的家乡观念较宽泛;狭义的故里其出生地秀容。  相似文献   
7.
《彖传》是易传各篇中成书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易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 《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理化而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始于《彖传》,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无必然联系,而《彖传》的作者为寻求其间的关联开始试图将六十四卦的内容予以逻辑化、体系化,这种逻辑化的企图和战国时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参见朱伯:《易学哲学史》上册,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相似文献   
8.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的大净和小净,是根据主命、圣行规定的洁身方法,这种方法的来历源远流长。自真主允纳了人类始祖阿丹夫妇违禁食用麦果的悔罪之后,便责令他们洗面、洗手、洗脚和抹头,并由此规定了穆斯林作净千古不易的基本法则。其中“三洗一抹”四项主命,足以唤起人类对阿丹夫妇违禁行为的反思。由于阿丹在接近禁树时。  相似文献   
10.
应韩国国际仙道交流振兴院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等2人于10月7日至12日赴韩国参加了首届中韩仙道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同时参加研讨会的中国学者还有陕西省社科院的两位道教研究专家。这是继任法融会长于去年6月率团访问韩国后,又一次高规格的中韩道教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