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部日本法学学者、精神病职业医生合作编篡的用于司法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专业性极强的书。  相似文献   
2.
《天风》1994,(4):28-28
第一条 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  相似文献   
3.
苏明月 《学海》2024,(1):161-175
触罪未成年人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所禁止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司法管辖的未成年人。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越轨未成年人的行为规制体系具有刑事司法与行政二元规制的特点,修法进一步加强了二元模式的构建。《刑法修正案(十一)》限定性地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将触罪未成年人进入刑事司法管辖的核准追诉权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明确了触罪行为的定义,填补了修法前对触罪行为在立法规制上的不足,但新设的专门矫治教育仍延续行政干预的模式,未能实现司法化。修法后发生的案例使人们再次反思对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的整体制度设计问题。独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缺失,使得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刑事司法管辖的分水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一旦有更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发生,人们仍会不停追问刑事司法制度的效能。对修法前后立法样态、司法困境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体系,力求实现公平与效率、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防卫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陆俊杰 《学海》2022,(5):174-182
面对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现象,刑法应当及时跟进。相关司法意见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高空抛物罪的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需求,但在认定高空抛物案件的刑事责任时仍须进行类型化判断。通常而言,日常生活中高空抛物侵害的法益并非完全相同,未必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实践应当慎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基于类型化的分析,应当拓展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犯罪的适用,并善于用竞合论妥当评价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责任。明确纵容者、房屋出租者、物业怠于履行防范义务等相关主体的刑事责任边界,形成系统的认定高空抛物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法制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新《刑法》的施行、《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关于医疗事故中医方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正逐步健全。为了引起医方的高度重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避免触犯法律,故对医疗事故概念的界定、构成、免责情形及三种具体法律责任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4):43-44
<正>国宗发〔2015〕32号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团体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雇佣假僧假道、非法从事宗教活动骗取钱财等以教牟利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此类问题严重违反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扰乱正常宗教活动秩序,损害佛教道教界的形象和声誉,伤害信教群众的感情和游客的权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医疗过失难免会发生。因此,对于医疗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不宜过于宽泛。结合1997年刑法的规定及刑法基本理论,阐述了认定医疗刑事责任的根据,限定了医疗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日本法学学者、精神病职业医生合作编篡的用于司法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专业性极强的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1994,(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44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李鹏  相似文献   
10.
陈忠林  陈可倩 《学海》2008,(1):135-143
"罪刑相适应"是人类特有的需要结构与需要满足方式在犯罪与刑罚的关系上的体现;孕育于统一的神权思想之内,脱胎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之中,成型于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之后,是罪刑相适应原则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为刑事责任的根据,以刑法的引导教育功能为目的,兼顾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主导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