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金志成  陈彩琦  刘晓明 《心理科学》2003,26(6):1008-1010
本实验使用正、负启动技术 ,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 ,进而探讨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 ,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正启动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学困生的负启动量显著小于学优生 (p <0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学困生在对目标反应期间易受分心物干扰 ,其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较弱。同时启示我们应注重训练学困生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科学》1998,21(3):209-213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灰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任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RTDT不随主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 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3.
潘玲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1,34(3):538-545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实验一探讨通过在前瞻记忆任务指导语之前,对靶目标充分学习,达到靶目标的预曝光,研究靶目标预曝光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不同曝光率的靶目标预曝光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靶目标预曝光能够提高前瞻记忆的成绩;(2)靶目标预曝光率越高,前瞻记忆成绩越好;(3)靶目标预曝光能够减少注意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4.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法严格筛选被试,探讨了在有无分心物干扰的条件下,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分心物抑制机制、分心物习惯化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揭示了,分心物抑制机制不仅能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而且还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而习惯化机制只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不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通过颜色来区分目标和分心物,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探讨了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和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靶词充当分心物时,不仅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降低,无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也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信息是有关还是无关,并不能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2)靶词充当目标时,加工水平影响Pc,但不影响Pu,而靶词充当分心物时,加工水平既不影响Pc,也不影响Pu。因此,加工水平能否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依赖于靶词的作用或信息是否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住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RTDT)。结果表明,RTDT不随分心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中被试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9.
顾娅娣 《心理科学》2001,24(2):175-177,187
本文根据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探讨了他们的注意心理思想,即注意的慨念。特征,分心与分散,分配与集中,注意与感知、记忆、思维的关系,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荣刚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8):1328-1337
因使用移动电话而导致的“驾驶分心”已成为一种严重的道路安全隐患。驾驶者总体上能意识到其危害, 但在驾驶中使用移动电话的现象很普遍。以往研究不能全面地对这一矛盾予以解释, 长期以来更是忽略了对“驾驶分心中自我调整行为”进行研究, 而这一问题能够直接解释驾驶中的移动电话使用行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对与驾驶分心中自我调整行为有关的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1)驾驶中移动电话使用行为的一般规律(类型、频率和危险感知等), 驾驶者对移动电话使用行为的理解是诱发自我调整行为的基础; (2)驾驶情境下移动电话使用中可能触发的自我调整行为, 该部分将主要分析自我调整行为的类型及相关属性; (3)如何对移动电话使用行为和自我调整行为进行预测。总体上, 基于对补偿式安全信念进行理解和度量、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驾驶中移动电话使用及与其有关的自我调整行为展开研究,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驾驶分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