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刻消退缺损(immediate extinction deficit, IED)是指在条件性恐惧习得后, 立即进行的消退训练不能长期抑制恐惧记忆的现象。IED可能与消退起始时的应激水平和事件分割等因素有关。在高应激水平下, 消退记忆的巩固受损导致IED; 而在中等或较低的应激水平条件下, 即刻消退有效但效果可能容易受事件分割的影响。IE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应激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amygdala, BLA)过度兴奋, 然后BLA通过投射突触抑制在恐惧消退中起核心作用的内侧前额叶神经元的活动。未来研究应注意即刻消退缺损引起的长期后果, 并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即刻消退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世间万物本无界限,是人类抱着认识世界的目的,给各种物体命名、定义各种概念,于是才有了界限,使生活成为划分界限的过程。生活经验因此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这样不仅离间自我,也离间他人,甚至是世界。自我的觉识被分割为许多对立的范畴:主体-客观、生命-死亡、  相似文献   
4.
3.5~5.5岁学前儿童年龄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采用三个问题作业(“年龄比较”、“出生年龄”、“年龄变化”)及一个“图示作业”,调查了60名3.5~5.5岁儿童年龄认知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3.5岁儿童处于年龄认知萌芽状态,4.5岁儿童年龄认知开始发生,5.5岁儿童的年龄认知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儿童年龄认知变化可用变化分割模型(简称CS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0,(10):23-23
<正>在正方形的木板上,以砖红色为底色调,以象征纯洁的白色表现画面中一个大大的篆书"爱"字,将"爱"字上面的笔画设计成"十字架",中间是胸怀,将"国"字设计在胸中的红色心形图案上面,"教"和"爱"字中的心形紧密相连,预示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是用心在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6.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希庭  徐光国 《心理学报》1999,32(2):135-141
在前一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实验3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的持续时间,操纵段内的项目数;结果显示,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明显影响延迟操作条件下的时距估计,而段内的项目数则不影响对时距的估计,实验4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内的项目数,操纵的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对时距的估计取决于被试所傅物时间标尺,四个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应用探测任务范式和事件分割范式,以反应时、正确率、均字阅读时间等为指标,探讨主人公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更新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一致时,主人公转换条件下的认知加工更加困难,表现为较长的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以及较低的正确率和较高的分割概率。(2)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不一致条件下,主人公转换对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分割概率与无转换条件无差异。这表明,事件是记叙文情境模型的核心;主人公维度仅在代表事件转换的条件下,才能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1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探讨了组织分割供给与工作情绪衰竭的关系,以及工作心理脱离和工作→非工作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组织分割供给不仅可以通过工作→非工作冲突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工作情绪衰竭;(2)还可以通过依次影响工作心理脱离和工作→非工作冲突进而负向影响工作情绪衰竭。因此,组织分割供给对个体的非工作角色和工作角色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I)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希庭  徐光国 《心理学报》1997,30(3):326-334
用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1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操纵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实验2控制目标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间距,操纵目标时距及其中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要求被试用再现法和多数估计法分别复制目标时距,并进行立即估计和延迟估计。结果显示:与存储容量模型和加工时间模型相比较,变化/分割模型对时间估计的解释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0.
对变化/分割模型的检验(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前一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对变化/分割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实验3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的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的持续时间,操纵段内的项目数;结果显示,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明显影响延迟操作条件下的时距估计,而段内的项目数则不影响对时距的估计。实验4控制目标时距和该时距内填充数字系列的分割段数以及段内的项目数,操纵段的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对时距的估计取决于被试所使用的时间标尺。四个实验结果表明,变化/分割模型只有较高的预测效度,但也有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从认知的观点解释时距估计的影响因素,作者对已提出的分段综合模型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并认为分段综合模型是一个能较完整解释影响人类时距估计的各种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