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虾米不是米     
儿子在城外的河滩玩耍,竟然从水坑捞到几条一寸多长的小草龟。儿子若高采烈地将鱼带回家,还用压岁钱买了鱼缸喂养。  相似文献   
2.
虾米不是米     
儿子在城外的河滩玩耍,竟然从水坑捞到几条一寸多长的小草龟。儿子若高采烈地将鱼带回家,还用压岁钱买了鱼缸喂养。  相似文献   
3.
《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易纬·乾凿度>残篇文保存下来论气化宇宙的一节文字,这节文字所含的形上思想体系乃是以<易经>哲学为架构并融合了道家思想而成,它反映了汉代形上思想的最高成就.就形上思想的严密结构而论,自先秦以来,唯有此一思想体系能与儒、道两家并立而三.  相似文献   
4.
《孟子》论性,唯"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章最为难解。考该章"性、故、则、利、凿、致"六字尤其是三见之"故"字及孟子的论证理路或修辞,可知该章是言性崇本之意并扬性善、顺性说。"故"字初义从"攵、古"二符出,有人为、过去两基本义,后义又衍生出原本、本初义。"则故"之则、故二字各与"惟尧则之"、"夷子二本故也"之则、故用法同,"本、故"字义同而联构的"本故"一词又义同《荀子》"将皆失丧其性故也"之"性故"。刘宝楠以"性"解"故",杨倞以"本性"释"性故",又以"本"释"故",此用法亦见《中论》"丧其故性"及《庄子》"始乎故,长乎性"等。孟子持性善论,其"天下之言性也"章强调就本性而言性:言本性则当利本性,就人言之则当顺人之善性而为,"则故—求其故"并称即皆求其原、效其本;"则故—求其故"而循本顺性则若治水之"行其所无事",反之则是穿凿。  相似文献   
5.
刘彬 《周易研究》2004,(6):22-27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易纬·乾凿度>以易与历相结合,以<周易>六十四卦两卦一组主岁,而构造出独具特色的爻辰说体系,在这其中又涉及<乾><坤>、<泰><否>和<中孚><小过>三组变例问题.对此问题,自明季以来虽论之者甚众,然犹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生成”(Becoming)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将存在(Being)与非存在(Nonbeing)都纳入了思之领域。中国美学对“非存在”的关注由于深受佛教的催生和激励而愈加深化和内化。表现在艺术形态上,中国各门艺术都以显现“非存在之中的存在”为基本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的殷周时期,天命神权论极度盛行,在这种宗教世界观的指导下,殷周奴隶制统治王朝,对一切事情都要通过龟甲问卜于“上帝”,从而形成了殷周独具特色的甲骨文化。本文将对甲骨文化研究中的钻凿现象,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苏杭 《周易研究》2022,(4):68-78
在易学哲学史上,学者们对《系辞》中“易”“简”的思想诠释几经变迁。首先,汉唐注家往往将“易”“简”解为“无为之道”,并将其视作对乾坤体性的摹状;而朱子认为“易”“简”更偏向“动用”一端。从《系辞》本义来看,“易”“简”分说不能简单地从“静体”和“动用”的角度来理解,“易”指乾以动为本,但同时又兼虚静;“简”指坤以虚静为本,并兼动实。而“易简”合说又是对生生道体的摹状。其次,《易纬·乾凿度》提出了“虚无感动”说,易简的“道体”义被进一步强化。但此道体也不应以“体用”论之,所谓虚静、昭著只是易简之德的不同面向。最后,现当代新儒家对“易简”的讨论可视为易简诠释的新发展,其中蕴含着超越体用论并进一步推进“易简”讨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07,(5):103-103
一只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生活在西园寺放生池里的雄性斑鳖“方方”日前终寿正寝,由此全世界的活体斑鳖只剩下了四只,濒危动物斑鳖的离去,不免让人觉得惋惜。经解剖鉴定,确认“方方”系自然死亡。苏州西园寺专门为斑鳖“方方”做了“铜像”。“方方”去世后经过测量,身躯全长1.52米,重73公斤。斑鳖俗名“癞头鼋”,是一种已有2.7亿年历史的古老龟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